理查德·瓦格纳

理查德·瓦格纳(1813—1883)德国作曲家、音乐戏剧家。自幼接触戏剧。早年受韦伯《魔弹射手》的启发,致力于歌剧创作。曾任德累斯顿宫廷乐长。后受费尔巴哈、巴枯宁思想影响,参加过资产阶级革命,事败后流亡瑞士,转向妥协,并进而信奉叔本华、尼采哲学。1864年应巴伐利亚王路德维希之召,返慕尼黑。后进行歌剧改革。主张歌剧应以神话为题材,音乐、歌词与舞蹈等必须综合成有机的整体,交响乐式的发展是戏剧表现的主要手段。其所有音乐戏剧作品均出自个人创作(包括情节、人物、歌词、表现方法和音乐)。代表作有歌剧《尼伯龙根指环》、《漂泊的荷兰人》等。

1.公元1813年,瓦格纳出生于德国的莱比锡。他的父亲是警察署的一名书记官,酷爱戏剧艺术,常出入于他家的友人也多为戏剧界名流。在他出生时,父亲就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戏剧家。

2.可是,瓦格纳出生才半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9个孩子(瓦格纳排行第九)改嫁,继父是一位有名的话剧演员兼肖像画家,也是他父亲生前的好友。继父对瓦格纳像亲生儿子一样疼爱。

3.不幸的是,比格纳8岁那年,继父也去世了。瓦格纳的叔父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担当起教育瓦格纳的责任。在叔父的指教下,瓦格纳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名著,他迷上了古希腊诗歌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他幻想成为一个驰名文坛的作家。

4.在瓦格纳少年时,听了一场音乐会,演奏的是贝多芬的交响乐。那动人心弦的旋律,那震撼人心的节奏,那令人销魂的艺术魅力,使他热血沸腾,心情激荡。他的心被贝多芬征服了。对于贝多芬的崇拜,使瓦格纳倾心于音乐。

5.从这天起,瓦格纳对音乐的热情爆发得如此猛烈,犹如熔岩从火山口喷发出来。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音乐!瓦格纳把贝多芬作品的乐谱抄写下来。认真地学习、研究。他废寝忘食地背唱这些作品的旋律,甚至睡梦中还在哼唱。

6.1831年,18岁的瓦格纳考入莱比锡大学。他学习的专业是语言和美学,然而他的热情和志趣却全部倾注在音乐方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音乐家魏因利希,从此拜他为师,跟他学习作曲。

7.瓦格纳勤奋好学,一般人要学四五年的课程,他不到一年就基本掌握了。在短短几年中,他就创作出各种音乐体裁的作品:奏鸣曲、钢琴曲、交响乐以及歌剧《婚礼》、《仙女们》、《爱的禁令》等。但这些作品当时都没有上演。

8.1836年,23岁的瓦格纳带着新婚的妻子来到柯尼斯堡。他俩一同进了一家剧院供职。他在剧院当指挥,妻子在剧院当演员。他们的收入很微薄,经常入不敷出,靠借债度日。

9.没过多久,剧院又富告破产,经济断了来源,日子越发穷困。为了摆脱困境,瓦格纳与俄国里加歌剧院签定了合同,应聘担任该剧院乐队指挥。2年合同期满,瓦格纳返回柯尼斯堡,等待他的仍然是贫困与失望。

10.瓦格纳在德国施展不了他的才能,决心到艺术之都巴黎去碰碰运气。他和妻子没有路费,只好冒险偷越国境,乘小船走海路。船小风浪又大,偏偏又遇上了风暴,在狂澜怒涛中颠簸着,时刻都有沉船的危险。

11.他们在海上漂泊了20多天,闯过了九死一生的险境,才到达英国。又从英国渡海到达巴黎。后来,瓦格纳把这次航海中惊心动魄的经历和体验,写进了他的著名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中。

12.瓦格纳到了巴黎,除了随身带着的几部歌剧稿外,身无分文。他们在一家肮脏的小旅店住下,瓦格纳便夹起歌剧总谱到巴黎各剧院去联系演出的事。他每天都是怀着希望而去,带着失望而归。

13.演出歌剧的希望破灭了,为了生存,瓦格纳给《音乐评论时报》写稿,埋头为文艺刊物写小说。他还把海涅、雨果的一些诗谱成歌曲。

曲调是优美的,所得到的报酬却是微乎其微。他们常常是吃了上顿,断了下顿。

14.生活的贫困并没有磨灭瓦格纳在艺术上的追求。他在巴黎完成了歌剧《黎恩济》,这是他第一部有影响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瓦格纳在歌剧的音乐方面,调动一切手法,创作出优美的抒情曲、二重唱曲、大合唱曲和大型进行曲。

15.继《黎恩济》之后,瓦格纳又投入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的创作。瓦格纳自幼有戏剧才能,他创作的歌剧,总是自己写作脚本。《漂泊的荷兰人》达部歌剧台本就是瓦格纳侬据流传于北欧的一个民间传说创作的。

16.这两部歌剧完成之后,瓦格纳自信它们会取得很好的舞台效果,便带着歌剧稿到巴黎的各个剧院去联系,企望能上演。但是,反应是冷淡的。巴黎冷酷的现实彻底粉碎了瓦格纳对这座欧洲艺术之都所抱的最后一线希望和幻想。

17.这时,德国的德累斯顿新建造起一座宫廷剧场,决定排演瓦格纳的《黎恩济》。接着,柏林歌剧院也同意上演他的《漂泊的荷兰人》。瓦格纳绝路逢生,3年困苦的生活结束了。1842年,瓦格纳回到德国时,百感交集,泪水夺眶而出。

18.《黎恩济》在德累斯顿的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连续演出了10天,票价虽然不断上涨,但是剧场座无虚席,场场喝彩彩声不断,掌声不息。瓦格纳一夜之间成为英雄,人们赞叹他的才华,称颂他的作品。

19.接着,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也开排上演了。这两部歌剧奠定了瓦格纳作为音乐家的声誉。不久,瓦格纳受聘为德累斯顿宫廷乐长。在宫廷乐队任职,他的生活有了保障。这期间,他又创作出歌剧《汤豪舍》和《罗恩格林》。

20.1849年5月,受巴黎人革命影响,德累斯顿也爆发了革命,瓦格纳挺身参加了起义者的行列。他参加了进步组织《祖国同盟》,登台慷慨激昂地演讲,和工人们一起印制传单,还冒着枪林弹雨把传单散发到反动的政府军军营里。

21.起义最后失败了,瓦格纳成了反动当局通缉追捕的对象。他悄悄离开德累斯顿,到魏玛投奔李斯特。李斯特热情地接待了他,帮助他潜逃到瑞士的苏黎世。在那里,瓦格纳开始了13年的流亡生活。

22.在瑞士流亡初期,瓦格纳的革命热情并没有泯灭,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声势浩大的社会变革,拒绝向反动当局妥协。他曾说:“……我在任何方面都不隶属于他们。”他开始埋头著书,写出了《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

23.但是,瓦格纳随着革命进入低潮,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终于放弃对革命的信念与追求。1864年,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召他回国,让他定居在慕尼黑,由国库支付年金给他,资助他从事创作。

24.他成为路德维希二世的宠儿。在国王的资助下,瓦格纳以慕尼黑北部山城——拜雷特为基地,建造起一座能容纳1500多人的拜雷特节日剧场。这座剧场的建造轰动了欧洲。瓦格纳一时成了新闻人物。

25.不久,瓦格纳完成了巨型歌剧《尼伯龙根指环》。这部歌剧从40年代动笔,一直写到70年代才完成,创作过程历时近30年。瓦格纳的思想变化在这部歌剧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26.1876在在拜雷特节日剧场开幕式上演了巨型歌剧《尼伯龙根指环》。这部歌剧由序幕《莱茵河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特》、《众神的黄昏》四部分组成,用了三个晚上才演完。

27.《尼伯龙根指环》公演后,瓦格纳的身体日渐衰弱。他完成最后一部充满宗教色彩的歌剧《帕西法尔》之后,便遵医嘱到意大利或尼斯去休养。1883年2月,他的心脏病突然发作,死于威尼斯,终年70岁。

28.他的遗体运回他的歌剧王国——拜雷特。他的死讯震惊了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参加葬礼。瓦格纳的灵柩旁,堆满了各国送来的花圈和鲜花。规模之大,犹如帝王的葬礼。瓦格纳的歌剧对欧洲歌剧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人们称他为“歌剧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