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自幼从父学习音乐。1792年起定居维也纳,以教学、演出及创作为生。1798年起听力渐衰,1820午后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早年即深受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不少作品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及其理想中的英雄性格。作品甚丰。以《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最为著名。在欧洲音乐史上,继承海顿、莫扎特的传统,吸取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音乐成果,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公认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

1.公元1770年12月17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市。他的祖父曾在宫廷里当过乐长,父亲是一个合唱队的男高音歌手。

因此,他自幼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喜受上了音乐。

2.贝多芬的父亲脾气暴烈、经常酗酒,他看到贝多芬有音乐才华,就一心想把儿子也培养成像莫扎特一样的音乐“神童”。这样,他就可以带着儿子去周游列国,赚取钱财和荣誉了。

3.由于贝多芬的父亲有了这样的打算,所以,当他才4岁的时候,父亲就把贝多芬关在屋里,用强制的手段让他学习弹钢琴和拉小提琴,稍不如意,就把他拉出去痛打一顿。

4.父亲对贝多芬的训练近乎残忍,不仅白天强迫他无休止地练琴,甚至半夜里酗酒回来也会把睡梦中的小贝多芬从被窝里拉出来,命令他彻夜练琴,并且动辄鞭打孩子。

5.客人们常常看到年仅4、5岁的贝多芬坐在钢琴前,一面流泪,一面练习弹奏。孩子的泪经常打湿了键盘。贝多芬的童年就是在他父亲这种严厉而残酷的教育下开始他的音乐生涯的。

6.贝多芬6岁时,在维也纳遇到了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莫扎特发现这个孩子很有音乐才能,于是当即就称赞勉励了他一番,这使贝多芬看到了一线希望和光明。从此,他就更加勤奋了。

7.在贝多芬9岁那年,父亲为他请了一位名叫聂费的音乐老师,贝多芬跟着他学习作曲。聂费是一位思想进步的作曲家,他不仅教授给贝多芬许多音乐知识,他的进步思想对贝多芬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8.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贝多芬11岁时就外出谋生。他当过剧院乐队的演奏员,也当过宫廷礼拜堂的代理风琴手。他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作曲技巧有了显著的提高。在13岁那年,波恩出版了他创作的三首乐曲。

9.为了继续深造,17岁的贝多芬专程到维也纳拜见了莫扎特,并作了即兴的钢琴演奏。他的音乐才华立即引起了莫扎特的重视。演出结束后,莫扎特激动地对身边的人说:“要注意这个少年,他将使世界震惊。”

10.两个月后,由于母亲病危,贝多芬不得不离开维也纳。不久,母亲去世了,嗜酒成性的父亲更加酗酒无度。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弟弟无人抚养,17岁的贝多芬不得不过早地担负起养家的重担。

11.贝多芬19岁那年,爆发了震撼世界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当时他正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由于受到一些进步老师的影响,贝多芬产生了对封建制度的憎恨,对民主共和国向往的进步思想和立场。

12.1792年,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大师海顿结束了在英国的访问演出后,途经波恩时,一次偶然的音乐会上他听到了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合唱曲,深为赞赏。他认为贝多芬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

13.为此,宫廷的大公王侯们决定拿出一笔款项,资助贝多芬去维也纳深造。于是这年,刚满22岁的贝多芬离开了养育他的故乡,来到了维也纳专攻音乐。在这后的30多年时间,直到他逝世,贝多芬一直住在维也纳。

14.贝多芬这次来到维也纳时,莫扎特已经去世,他便拜了海顿为师,跟他学习作曲。但贝多芬大胆的革新精神和自由不羁的思想常常使海顿容忍不了,师生之间经常不和。为此,贝多芬不得不离开海顿,另拜了一位老师。

15.贝多芬对待学习和创作的态度常常达到忘我的境地。这天,他到饭馆去吃饭。当拿起菜谱时,一个旋律出现了,于是他不假思索地把菜谱当成乐谱构思了起来……1小时后,贝多芬叫来待者结帐,待者纳闷道:“您还没用过餐呢。”

16.贝多芬数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从事音乐创作。艺术不负苦心人,贝多芬的音乐造诣达到了个新的境界。他演奏的钢琴充满了激情和力量,他创作的乐曲热情洋溢,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

17.贝多芬不仅在音乐上不倦地充实自己,同时还醉心于文学,并研究了席勒、歌德的诗歌和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贝多芬所以能一跃成为维也纳音乐界的一颗巨星,除了他的天才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外,与他那广的文学、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

18.贝多芬虽然出身贫贱,但他却是一位性格傲岸脾气倔强的人。一次,有个叫利希诺夫斯基的公爵要贝多芬为住在他宅邸的法国军官们演奏,贝多芬没有答应,公爵便板起面孔,命令他去演奏。贝多芬不仅坚决予以拒绝,而且气得几乎发狂。

19.由于贝多芬这种傲视机贵的性格,使他和德国大文豪歌德之间发生过一些小冲突。这天,他散步时正遇上一队皇室成员迎面走来。歌德慌忙避到路旁,毕恭毕敬地弯着腰,为此贝多芬对歌德十分满意,认为他大不可不必如此卑躬屈膝。

20.贝多芬不仅不向歧视他的贵族社会低头,也不向袭击他的恶运屈服。但是这位音乐界的巨星,有一次竟被当做流浪汉给抓起来,因为警察不肯相信穿得如此破烂不堪的人,竟会是一位天作曲家。

21.正当贝多芬精力充沛,热情饱满地献身于他所热爱的音乐事业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患耳病,他渐渐失去了听觉。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音乐家的听觉更珍贵呢?这对年仅26岁的贝多芬来说打击太大了。

22.贝多芬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他感到绝望,甚至想到自杀。只是由于对生活、对艺术坚定的热爱和那种“要扼住命运咽喉”的炽热感情,才使贝多芬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23.尽管贝多芬的耳聋病情不断加剧,但是,他没有灰心,也没有气馁。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命运进行着搏斗,并以其全部的热情创作出了大量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24.正是在贝多芬患了耳疾、听力渐退的情况下,他以惊人的毅力、辛勤的劳动完成他一生中成就最卓著的9部交响曲。

以辉煌的成就掀开了欧洲音乐史上崭新的一页。

25.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是一部反映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赞歌。他用热情的曲调赞颂了人民群众和封建势力斗争的坚定意志;用欢快的曲调表现了资产阶级理想通过斗争得到实现,革命取得胜利,英雄们凯旋的情景。

26.自法国大革命后,贝多芬就十分敬佩拿破仑。在他完成了《第三交响曲》后便在乐谱封面写上“献给波拿巴·拿破仑”几个大字。但是后来,拿破仑背叛了革命。贝多芬一气之下把那写有题字的封面撕个粉碎,并定名为《英雄交响曲》。

27.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他9部交响乐中最杰出的一部。它所表现的是人类和命运搏斗,最后战胜命运这样一个主题。乐曲气势宏伟,情绪激昂,包孕广阔,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一百多年来,一直被誉为世界交响乐中的杰作。

28.除了《英雄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外,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也是这个时期有名的作品。在这里,贝多芬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动活泼、色泽明丽的田园风景画。它饱含着作者甜美的回忆、愉快的遐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9.贝多芬除了创作交响乐外,他还创作出了大量其他体裁的音乐,如歌剧《菲岱里奥》、钢琴奏鸣曲32首以及歌德的悲剧《哀格蒙特》的配乐等。他的许多作品都可以称为音乐的珍品和瑰宝 。

30.拿破仑称帝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形势被万马齐喑的封建复辟时代所取代了。富有强烈民主思想的贝多芬怎能忍受这种窒息的空气呢!他不顾特务的监视,经常去参与一些集会。于是他成了警察局注意的对象,被视为危险的共和分子。

31.晚年的贝多芬就是在黑暗的封建复辟年代中度过的。他恼怒、郁闷,然而阶级的局限又使他不可能看到革命的前途。加上体弱多病,经济拮据,贝多芬的晚年生活非常悲惨。

32.贝多芬一生献身于音乐事业,始终没有结婚、没有家室。

亲友去世了,朋友离走了,到了晚年,他异常孤寂、孑然一身,由于耳聋与别人的交谈只能依靠纸和笔。

所有这些,对他晚期的作品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3.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九交响曲》。这是贝多芬一生中最后的一部交响乐,由于他在最后一个乐章加进了合唱,所以也叫作《合唱交响曲》,这是他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它概括了贝多芬晚年对生活所作为的哲理性的思考。

34.这部《合唱交响曲》规模宏大。从头到尾演奏一遍,需要一个多小时。乐队队员加合唱队队员有几百人,气势磅礴雄伟。1824年5月7日,《合唱交响曲》首次在维也纳公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35.欢呼声、鼓掌声震撼符整个演出厅,但是,贝多芬却什么也听不见。女高音歌手把他搀扶到台前,音乐厅里顿时沸腾起来,有的人向他扔帽子,有的人兴奋地跺地板,也有的人则因激动过度而泪流满面。

36.维也纳是个讲究礼仪的城市,皇帝出场才鼓掌3次,这是最隆重的欢迎仪式。而此时对贝多芬的欢迎远远超出了欢迎皇帝的礼仪。维也纳当局害怕了,他们竟出动了警察强迫群众停止欢呼。但是他们又怎样阻止人民对自己的音乐家真挚的感情呢?

37.《合唱交响曲》演出之后,贝多芬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这天他从住在终村中一个兄弟的家里走出来,为了省钱,雇了一辆没有篷的马车回家,于是在路上受了风寒,回到家就患了肺炎病倒了。

38.1827年3月26日,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病危的贝多芬从病床上探起身来,伸出一个拳头,凝视着窗外。顷刻后,他告别了人世,当时他才57岁。谁能相信,一代天才,竟死于贫病交迫之中。

39.听到贝多芬去世的消息,维也纳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两万多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中,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手持火炬、泪流满面地走在队伍的前列。

40.贝多芬离开了人世!但他的音乐永远流传在全世界人民之中。在他的音乐里,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回荡着革命的轰响,充满着豪迈的英雄气概,他不愧为一位时代的歌手,伟大的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