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兹·约瑟夫·海顿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贫苦车匠家庭。早年曾以巴赫的奏鸣曲为范本,刻苦自学作曲。1761年起任匈牙利埃斯台哈奇公爵宫廷乐长约30年。曾两度去英国演出,在新兴市民阶层的影响下,创作了《伦敦交响曲》12部,又从韩德尔的清唱剧得到启发,写了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最早确立近代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形式、废除通奏低音者。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告别》、《惊愕》、《时钟》等一百余部以及大量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各种独奏乐器的协奏曲、清唱剧等。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1.公元1732年,海顿出生在奥地利南部的一个小村子里。他父亲是位修造马车的工匠,母亲是位厨娘。海顿小时候没上过学,但是,由于他天生一副好嗓子,8岁那年就被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圣司蒂芬大教堂唱诗班选中了。

2.在唱诗班,海顿还学会了弹管风琴和拉小提琴。当海顿17岁时,因为他嗓子变声,不能继续在唱诗班唱歌了,就被教堂赶出来,开始了流浪生活,靠拉小提琴卖艺混饭。后来,他教了些学生,才得些微薄的收入糊口。

3.有一次,他替一个叫柯尔滋的演员作了一首乐曲,因此得到了一个职业,替歌唱家波尔波拉弹伴奏。这位歌唱家趾高气扬,很看不起穷困的海顿。海顿除了在音乐会上给他伴奏外,还要给他擦皮鞋,煮咖啡,送信,跑腿儿,当佣工。

4.从17岁到27岁,这10年是海顿一生中最贫困的时期。但是,海顿的性格开朗、乐观,生活的折磨,人生的艰辛丝毫没有使他屈服。他抓紧一切时间顽强、刻苦地自学音乐,练习作曲。他相信,他当一个作曲家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5.海顿29岁,一位匈牙利公爵埃斯台哈齐聘请他担任宫廷乐长,把海顿带到了爱森史塔特。海顿虽然仍处于奴仆地位,但毕竟生活安定了,他可以专心致志地作曲了,并利用公爵的私人乐队来试奏,检验自己作品的音乐效果。

6.海顿在公爵家住了整整30年。这期间,海顿写出了一大批交响乐和各种体裁的音乐,如歌剧、四重奏曲、三重奏曲。他的作曲技巧有了很大提高,显示他卓越的音乐才能,他的音乐,最大的特点是与民间音乐有着根深蒂国的联系。

7.海顿的作品自然浅显,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和蓬勃朝气。他的音乐从爱森史塔特传到维也纳、莱比锡、巴黎、伦敦,欧洲各国主要城市都出版了他的乐曲。海顿的名望也越来越高。

8.1790年,公爵的宫廷乐队解散,海顿便迁居到了音乐之城维也纳。走出公爵领地,面向社会,这种巨大变化对海顿的创作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正是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兴趣的时期,腐朽的封建制度正受到猛烈的冲击。

9.海顿生活在这样的“狂飙”年代里,他的创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顿以前的作品多用田园诗般的笔调,充满安谧、纯朴的气息。但是,到了90年代,海顿的音乐开始变得激昂、高亢了,气魄也比前宏伟了。

10.1791年,海顿应邀赴伦敦举办音乐会,指挥他的交响乐作品。他在英国受到了意想不到的隆重欢迎,人们对他非常尊敬、爱戴。海顿在英国看到了新鲜、生动的群众性音乐活动。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也变得十分丰富多彩。

11.海顿曾两次赴英国演出,他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也获得了解放。他以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写出了12部交响乐,后来统称为《伦敦交响曲》。这些音乐完全摆脱了过去宗教音乐的传统和影响,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12.1791年,牛津大学授予海顿音乐士学位。两位赴英,使海顿在欧洲的名望倍增。他成为受人尊敬和爱戴的音乐大师,演出收入和稿费收入日渐增加,他的生活开始富裕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过着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生活了。

13.海顿在晚年创作了著名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这两个清唱剧在巴黎上演后,参加演出的140位法国音乐家联名送给海顿一枚纪念章,上面刻着一只燃烧着熊熊大焰的三足鼎炉,象征着海顿的音乐犹如“启蒙的火炬”。

14.1809年,海顿去世,享年77岁。多产的作曲家海顿,一生写了1047部作品。他最早确立了近代弦乐四重奏和交响乐的形式,是维也纳古典派代表人物之一。人们为了纪念海顿的功绩,称他作“交响乐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