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商人家庭出身。当过剧场杂役、演员和编剧。主要剧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六世》和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多取材历史传说或根据已有剧本改编,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描写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各种社会力量的冲突;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剧作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炼优美,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举世公认的伟大戏剧家。另有十四行诗等诗作传世。

1.公元1564年,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伦敦附近的斯特拉福镇。父亲是个羊毛商人,母亲是富农的女儿,他们共有四个女孩和四个男孩。由于两个姐姐在莎十比亚出生前先后天折,莎士比亚实际上成了家中最大的孩子。

2.莎士比亚六七岁的时候,被父亲送进了当地一所颇有名气的文法学校学习。在学校里,莎士比亚除了学习英国语文、拉丁文法和修辞,也接触了一些古罗马的诗歌和戏剧。

3.莎士比亚13岁那年,父亲经营的羊毛生意不景气,破产了。一家人生活本来就不宽裕,现在更困难了。他只好中途退学,帮助父亲料理生意,看管弟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4.艰苦的生活并没有使莎士比亚的意志消沉。他那充满幻想的头脑,对任何事情都有浓厚的兴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使他陶醉。他经常独自一人躺在草地上浮想联翩。

5.斯特拉福是个入口不满两千的小城,但商业和手工业却很发达。每年总有几个剧团前来巡回演出。这些戏引起了莎士比亚的强烈兴趣。他完全被戏剧这一神奇的形式吸引住了。

6.莎士比亚常常邀集几个小伙伴,模仿自己看到的戏剧情节,认真地演起戏来。有时候,他为了思考一个剧中情节,捉摸某个角色的动作表情,独自一人走来走去,冥思苦想。

7.莎士比亚暗暗下了决心,要终身从事戏剧事业。他知道,当个戏剧家,要有很丰富的知识。因此,他发愤自修了哲学、文学、历史以及希腊文和拉丁文。几年下来,他已是一个很博学的人了。

8.不知不觉莎士比亚长成了一个健壮结实的小伙子了,1582年,18岁的莎士比亚与邻村一位比他大8岁、名叫安妮·哈撒薇的家姑娘在当地教堂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仪式。

9.莎士比亚与妻子安妮生活在一起。一年以后,女儿苏珊娜问世了,隔了不到两年,一对双胞儿女哈尼特和裘迪丝又问世了。家庭的重担落到了莎士比亚的肩上。

10.16世纪中叶是一个充满冒险情神的时代,莎士比亚不满足于小城单调乏味的生活,决定将妻子和孩子托父母照看,自己到首都伦敦去试试运气,闯一闯,一展抱负。

11.1587年,莎士比亚只身一人来到了伦敦。他很快就发现,在伦敦找工作很不容易。幸好他遇到了一个名叫理查·菲尔德的同乡。理查·菲尔德决定通过自己的关系介绍莎士比亚去一个剧团工作。

12.莎士比亚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应聘在剧团里当了一名雇佣演员。他的工作是,帮着提台词、跑龙套,并扮演一些次要的角色。尽管工作不重要,但莎士比亚仍干得很认真。

13.当然,莎士比亚最高兴的是能亲自在伦敦的舞台上扮演剧中角色。为了演好戏,他经常深入到下层社会,同自己周围的各种人谈心,熟悉他们的思想感情,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

14.当时伦敦的剧院几乎每天要更换剧目,受欢迎的戏隔一定时间就要重演。不受欢迎的戏,常常只公演一次便被取消。剧团对于剧本的需要非常迫切。这样,莎士比亚又开始为剧团编写起了剧本。

15.从1590年开始,莎士比亚用了几年的时间,创作出了《亨利六世》三部曲、《理查三世》、《错误的喜剧》等剧本。这些剧本演出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莎士比亚一跃成为了剧作家。

16.莎士比亚的成功惹恼了那些“大学才子”们,他们根本看不起没受过高等教育的莎士比亚。竟污蔑莎士比亚抄袭了别人的作品,说莎士比亚“用一张演员的皮包起他的虎狼之心”。

17.面对这些谩骂和诋毁,莎士比亚付之一笑。他丝毫不改变自己的初衷,继续为编写剧本工作着。他一面翻阅资料,一面进行新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的构思。

18.1592年,伦敦发生了可怕的鼠疫,人们怕染上鼠疫,禁止剧团前去演戏。不少剧团因此破了产。剧作家们纷纷歇手改行。但是莎士比亚没有动摇,仍然坚持他的剧本创作。

19.莎士比亚奋斗了十来年,终于赢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他的名望越来越高,他的剧作拥有众多的读者和观众。1599年,英国室授予他贵族称号,承认他可以得到世袭绅士的资格。他在家乡买了一些房地产,生活富裕多了。

20.不久,莎士比亚成了剧院的六个股东之一,并和他人一起,在晤士河畔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剧场,这就是著名的环球剧场。

莎士比亚决心在戏剧事业上大干一场。

21.这期间,莎士比亚除了紧张的戏剧活动外,还写了154首十四行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全诗表现了作者人文主义的爱情观、艺术观和生活观,既有抒情,又有对时代和社会的认真思索。

22.17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王室与资产阶级的联盟已经破裂,封建势力加强了反动统治。1603年,詹姆斯一世继位以后,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常把伦敦主要的剧团召进宫中演出。莎士比亚目睹着宫中奢侈的生活,感到非常失望。

23.于是,莎士比亚的创作进入了悲剧时期。1601年至1607年,他创作了包括《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终成眷属》在内的8部悲剧和3部喜剧。

24.《哈姆莱特》等剧的公演,又一次引起了轰动。莎士比亚这一时期的作品不再像过去那样甜蜜蜜地一味歌颂人文主义的理想,而是开始着重用人文主义原则对社会进行更加深沉有力的揭露和批评。

25.长时期的伏案写作和台上台下不停地忙碌,使莎士比亚时常处在一种疲乏、焦灼的状况之中。莎士比亚刚满40岁,就已脸色苍白,皮肤浮肿,头发稀疏,显得衰老不堪。

26.1605年,莎士比亚的弟弟埃德蒙在伦敦病逝,他前往安葬告别。看看眼前的一切,莎士比亚想到了在弟弟之前去世的自己儿子和父亲,强烈地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生命的无常。

27.莎士比亚在家乡斯特拉福购买的新居已经落成,大女儿苏珊娜也已长大成人在当地成了家。是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的时候了。他时常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大剧场中冥想:何时返回故乡?

28.1608年开始,莎士比亚的创作进入了传奇喜剧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这些作品重情节的曲折离奇,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作品上演后,观众反应大不如前。

29.1610年,莎士比亚退出伦敦戏剧界,回到故乡斯特拉福。此后,他并没有完全断绝同伦敦的联系。还继续为剧团写戏。他除了自己创作,还与人合作完成了历史剧《亨利八世》。

30.1613年,《亨利八世》在伦敦上演,莎士比亚应邀前往指导排练,然而不幸的是,演出期间一场意外的大火把环球剧院烧成了一片灰烬。莎士比亚面对眼前的惨景,怅然不已。

31.莎士比亚一生中的最后几年,都是在故乡度过的。大火以后,他再也没有写过一部戏了。每当风和日丽的日子,他总是独自一人到艾冯河边去漫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景色。

32.莎士比亚终于彻底病倒了。他把财产分给了家人和朋友。指定长女苏珊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就连当年伦敦的三位同事,他也没有忘记赠送给他们每人一枚戒指作为留念。

33.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与世长辞了。这一天正好是他52岁的生日。莎士比亚在临终前,吩咐家人打开所有的窗子,以便让自己最后听一听艾冯河上飘来的天鹅的歌声。他在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中悄然而去。

34.莎士比亚去世后不久,即1623年,他的两位好友赫明和康德耳,整理了他的戏剧作品,编印出第一部《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著名剧作家班·琼生在集前题词: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