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纳多·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雕塑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绘画方面,他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当时绘画的表现水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绘画理论方面,他把解剖、透视、明暗和构图等零碎的知识,整理成为系统的理论,对后来欧洲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在地质学、物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少在当时具有创造性的见解。他的哲学思想接近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服从于客观的必然性规律,认识起源于感觉;同时也指出理论概括的重要性。重要画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萨》等。重要著作有《绘画论》等。举世公认的大画家。

1.公元1452年4月15日,达·芬奇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以西约30公里的芬奇镇。他是一个私生子。在他出生以后,母亲就被父亲抛弃了。因此,达·芬奇从小就失去了广母爱,是在父亲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

2.童年时代的达·芬奇很喜爱大自然的景色,经常独自静静地坐在山间草地观察、描绘色彩缤纷姿态万千的花木和一些奇形怪状的小动物。乡亲邻里都亲切地称他为“小画家”。

3.有一天,达·芬奇无意中在家里发现了一块无花果树的小板。他将木板锯锯刨刨,做成了一面盾牌。盾牌不好看,他又在盾牌卜画上了许多他最熟悉的小动物,像蛇呀,蝙蝠呀,蝴蝶呀……

4.画成了,他高兴地叫父亲来看。父亲看到他所画的动物十分惊喜,暗自思忖:“这孩子果真有几分艺术天才!”但父亲固有的矜持,使他只以半似夸奖半似责备的口吻说:“看你画些什么?一幅百怪图!”

5.这幅百怪图打动了父亲的心。他决定让孩子去学习艺术。1466年,父亲把达·芬奇送到佛罗伦萨名画家兼雕刻家弗罗基俄的画室去学艺。从此,便决定了达·芬奇的天才的发展方向。

6.弗罗基俄是个很负责的老师。达·芬奇来到他的画室之后,他没有马上教他绘画,而是让达·芬奇练习基本功。他教达·芬奇的第一课就是画蛋。达·芬奇很听老师的话,把老师给的蛋,小心地放在桌上,天天照着去画。

7.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达·芬奇终于有些不耐烦了。一天,竟忍不住问:“老师,为什么总是要我画蛋?什么时候才画完呀!”老师亲切而严肃地说:“基本训练要练到手和笔能圆熟地听脑的指挥,那时就好了。”达·芬奇听了觉得很惭愧。

8.由于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自己的刻苦钻研,达·芬奇的进步很快。几年以后,他的描画技术就超过了自己的老师,使老师也不得不佩服这位天才的学生。

9.1476年的一天,弗罗基俄正在画《基督受洗图》。达·芬奇应老师的要求在他的画稿上画一个天使。他画的天使自然、活泼、生动,和老师画的呆板滞气的形象成了鲜明的对比。据说,从此,老师决心不再绘画,终身从事雕刻去了。

10.1477年,达·芬奇结束了学徒生活,离开了弗罗基俄的画室,开始了独立的创作活动。由于达·芬奇扎实的基本功和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使他一开始从事艺术创作就显露出非凡的才能。

11.《受胎告知》作于1474年,内容取自圣经故事。这幅画是一幅风景画,又是一幅人物画:蓝天,森林,奇花异草,山涧流水,圣母玛丽亚年轻美貌,天使柔和可亲。这幅画虽采用了宗教题材,却表现了对大自然和美丽人物的歌颂。

12.《贝诺亚圣母》创作于1478年。这幅画虽然也采自宗教题材,但画中的圣母玛丽亚却是一位年轻的、微笑的母亲,她幸福地把自己胖胖的婴儿抱在膝上,右手举着一朵花在逗他玩。

13.这些早期的作品,都由于构思新颖和富有诗意而动人心目。在这些早期作品中,不仅体现了达·芬奇的人文主义思想,而且也开始形成了他那精细、和谐、逼真的独特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14.1481年,他接受了佛罗伦萨圣纳多·阿·司柯伯多寺院的聘请,作祭坛画《博士采拜图》。这时,达·芬奇已建立了自己的画室。他为画好这幅画作了长期的准备,画了许多草图,但终因僧侣们对工作进程无理的抱怨,而停止了此画的创作。

15.1481年—1482年,达·芬奇又从事《圣哲罗姆》的创作,但也没有完成。达·芬奇因在佛罗伦萨找不到发挥才能的机会,于1482年离开佛罗伦萨,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另一个大城市米兰。

16.统治这个大城市的是公爵洛多维柯·依尔·摩罗·斯福查。这位公爵虽是一个专制统治者,但却喜爱科学和艺术,常常聘请许多学者、作家、诗人、音乐家和画家到他的宫廷,为他服务。

17.达·芬奇对斯福查抱着很大的希望,相信他有力量统一意大利。因此,他毛遂自荐,在公爵手下担任水利工程师、建筑师和画家。达·芬奇多方面的才能获得了公爵的好感,公爵为他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什,使他安心工作。

18.这期间,达·芬奇进行了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在大学者托斯小涅里的帮助下,他广泛地研究了生物学、水力学、土木工程学,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文提交意大利政府参考。

19.更有趣的是,达·芬奇还非常热心于音乐研究,自学弹琴。他能创作各种曲调和歌词,自弹自唱,悦耳的琴声和歌声常常从他的住所传送出来,使来往的行人听罢难以忘怀。

20.此外,达·芬奇进行了许多大型艺术创作。最有名的是为斯福查的父亲法兰西斯科·斯福查制作的骑马塑像。这尊塑像从1483年开始制作,1490年完成泥模塑像,到1493年在米兰广场展出,历时10年余。16世纪初法国入侵米兰时被毁。

21.除了断断续续地创作法兰西斯科·斯福查的骑马塑像,1483年—1494年之间,达·芬奇还创作了许多有名的作品:如《岩间圣母》、《采齐利亚·格莱拉妮肖像》和《李塔圣母》等。

22.《李塔圣博》是一幅很有名的人物画。达·芬奇通过玛丽亚慈祥地凝神望着儿子和婴儿结实肥胖的身躯、贪吃的嘴等一系列深刻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人的幸福感。因此,这幅画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富有人情味的艺术形象之一。

23.1495—1498年,达·芬奇完成了世界闻名的大作——《最后的晚餐》。这幅画是为米兰圣玛丽修道院绘制的壁画,取材于《圣经·新约》上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

24.据《新约·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偷偷逮捕耶稣,耶稣的门徒犹大愿以30两银子为酬金作内应。当耶稣和12个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时,他忧郁地宣布:“你们之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

25.《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精心之作,花了他4年的宝贵时光。据说他在画到第3年时,画的大部分已经完成,只剩下耶稣和犹大的头没画好,于是,达·芬奇便停止作画,常常站在画前沉思苦想。

26.修道院副院长以为他在偷懒,便到斯福查公爵那儿上告状。达·芬奇知道了这件事,幽默地对公爵说:“我是在找犹大的模特儿,如果我找不到更合适的,只好借用副院长的头做犹太的模特儿。”

27.那位副院长被达·芬奇的话吓坏了,再也不敢去打扰达·芬奇了。后来,经过长期的物色,达·芬奇在米兰流氓小偷聚集的地方,终于找到了满意的模特儿,完成了这幅千古不朽的作品。

28.在米兰的17年,是达·芬奇进行大量创作的时期,也是他的艺术达到成熟和取得伟大成就的时期。这一时期创作的不少作品,都成了世界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作为世界名画被长期保存下来。

29.1500年4月,因法国入侵米兰出逃的斯福查被法王俘虏,送往法国。在这种情况下,达·芬奇先到威尼斯去避难,1500年4月回到佛罗伦萨,1502年又离开佛罗伦萨,前往罗曼那为凯撒·波尔查公爵服务。

30.不久,由于佛罗伦萨与比萨发生斗争,需要他回来工作,因此,达·芬奇在1503年3月再一次叫到佛罗伦萨。回来之后,他努力从事于运河、港口的建筑工程,并继续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

31.1503到1506年,达·芬奇又完成了另一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萨》。这幅画是文艺复必时期最好的肖像画之一。在15世纪以前的肖像画中,没有一个画家能把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得如此逼真,所以,这幅画就成了划时代的作品。

32.蒙娜·丽萨是那波利人,生于1479年,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人吉奥贡达的妻子。达·芬奇开始为她画像时(1503年),她只有24岁。这幅画也经过4年的苦心制作才得以完成。

33.据说在画这幅像之前,蒙娜·丽萨刚失去了心爱的女儿,闷闷不乐。因而,达·芬奇一边为她画像,一边请人在她身边唱歌,弹琴或讲笑话,才千方百计地引出她一刹那的微笑。

34.这幅画画得特别优美:蒙娜·丽萨的眉毛舒展,嘴角梢皱,脸部显出刚可觉察的微笑。这微笑仿佛是从脸上掠过拟的,既显示了内心的激动,又没有失去安详平静的表情。整幅画的动作表情,衣纹色彩,都被表现得恰到好处。

35.但是,这时达·芬奇的艺术创作得不到佛罗伦萨政府的支持,因为他反对美第奇家族的专制统治和封建化倾向。他坚持艺术创作应反映人民幸福生活和实现人类进步的思想,因此,遭到了美第奇家族的排斥和宫廷艺术家的敌视。

36.达·芬奇的生活没了保障,被迫于1506年5月返回米兰。这时米兰已被法国占领。为了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达·芬奇不得不暂时应法王路易十二的聘请,任米兰宫廷画家和技师,从事绘画、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解剖学的研究工作。

37.1508到1512年之间,达·芬奇完成了《圣安娜》和《施洗约翰》。这两幅画已明显地反映了达·芬奇艺术创作热情的衰退,在圣安娜·玛丽亚和施洗约翰的脸上堆满了笑容,这种笑容已成了死板的公式,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已没有新意了。

38.这时候,米兰的政治空气很紧张,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结成了反法同盟。1512年12月底,法军被逐出米兰,达·芬奇无法继续呆下去,便于1513年9月离开了米兰,先回到佛罗伦萨,然后又到了罗马。

39.由于得不到重用,1515年,达·芬奇只好离开祖国,寄居法国。在这里,达·芬奇用了大部分的时间来对自己的手稿进行整理,总结一生的创作经验。但是由于他已衰老,而且生活又很困难,到处奔波,这个任务终于没有完成。

40.1519年5月2日,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多才多艺、知识渊博的杰出人物,在法国病逝,终年66岁。达·芬奇的名字和他的杰作永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