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海涅

亨利·海涅(1797—1856)德国诗人和政论家。出身犹太小商人家庭。早期作品《诗歌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接近民歌风格。1831年因受国内反动势力迫害,移居巴黎,结识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乔治·桑和波兰音乐家肖邦。此后数年间,就当时政治、文学、哲学各方面问题发表进步主张,遭到德国反动政府仇视,作品在德国被禁止出版。1843年和马克思相识,并在马克思的影响下写成《时代诗歌》。长篇政治讽刺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其主要代表作。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有一部分由著名音乐家谱成歌曲。

1.公元1797年11月13日,海涅出生于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城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个商人,虽然苦心经营,一家人的生活却并不富裕。母亲聪明能干,出身于医生兼学者家庭。

2.海涅7岁那年,被父母送进学校读书。他先后在犹太人开办的私人学校和法国人开办的文科中学就读。由于这些学校的教程呆板,教师讲课又都平淡无味,海涅很不感兴趣。

3.海涅的舅父是个勤奋又非常喜爱文学的人。他很喜欢海涅,允许海涅独自到自己的书房去翻书。舅父有很多书,有文学书,哲学书,还有医学书。舅父的书使海涅大开眼界。

4.少年时代,海涅十分崇拜拿破仑。海涅从小就听到人们谈论拿破仑,把他看作是解放者。1811年,拿破仑骑在马上率军进入杜塞尔多夫,海涅挤在看热闹的人群中前往迎接。

5.海涅有个叔父是个银行家。1816年海涅得到叔父沙罗门·海涅的资助,在汉堡开了一家商店,但是海涅对经商不感兴趣,常做亏本生意。不久商店倒闭,海涅从此结束了他的商人生涯。

6.海涅决定到大学去学习法律。1819年他进入波恩大学学习。在学校学习期间,海涅兢兢业业,虚心求教,勤奋好学,除了学习法律之外,也旁听文学、德语、德国史和考古学。

7.学校里有一些进步学生,组织了要求德国统一的秘密小组,海涅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他们的活动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学校当局对海涅和其余10名同学提出控告,说他们图谋不轨。

8.海涅在入大学前的1817年就已发表了诗歌作品,入学后,他继续坚持创作。他认为诗歌应像一个真正的自由的德国女孩子,精神焕发,不能矫揉造作。1820年夏,海涅决定离开波恩,前往哥廷根大学继续学习法律。

9.次年的春天,海涅结束了在哥廷根大学的学习来到柏林大学,除攻读法律外,还学习文学、史学和哲学课程。他特意选修了大哲学家黑格尔主讲的课程,并由此结识了黑格尔。

10.海涅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对文学的热爱与日俱增。他一方面从事文学研究,探讨诗与文学的关系,一方面进行文学创作,完成了悲剧《阿尔孟梭》和《拉特克利夫》。

11.1822年,海涅曾到划归为普鲁士的波兰去旅行,他去过波兰的许多地方,对所见所闻颇有感触。回来后撰写了《关于波兰》的文章,文章反映了异族统治下的波兰的状况。

12.这时的海涅已有了一定的声望,但是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为了调养身体,海涅来到苛克斯哈汶附近的温泉疗养地,进行矿泉浴疗。海涅的心情宁静、愉快,体力得到了恢复。

13.1824年秋,海涅作了一次长途旅行。他独自一人在哈尔茨山上漫游,越过秀美的山岭,穿过茂密的森林、险峻的峡谷,饿了吃一点随身携带的干粮,渴了喝一口山间的溪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惠。

14.旅行归来以后,海涅发表了著名的游记《哈尔茨山游记》。在这篇游记中,他嘲笑统治阶级及其爪牙的反动和愚蠢,尽情赞美大自然的壮丽。同时把抒情与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作品在德国知识界引起强烈的反响。

15.海涅特意去魏玛拜访了大诗人歌德。他对歌德十分崇拜:“让我在您面前站几分钟,我一点也不会打搅您,只是吻吻您的手,然后就走开。”歌德对这位年轻人的来访表示高兴,他热情地接待了海涅。

16.经过不懈的努力,海涅终于完成了大学的学业。1825年,海涅通过了法学博士论文的答辩。这天,他在颁发博士证书的仪式上高兴地戴上了博士帽。同学们都来为他庆贺。

17.可是,海涅想在汉堡从事律师工作的愿望一直实现不了,想在柏林谋一讲席也未能实现。不过,这时作为诗人海涅的声望倒是越来越高了,人们热切盼望海涅的新作问世。

18.这一年,海涅去诺得奈岛,参加当地的社交活动,同渔民有些接触,整天漫步在海边,回来后写成了有名的诗篇《北海集》。由于《北海集》的成功,他因此而成了德国第一个写海的著名诗人。

19.1826年,海涅怀着极大的兴趣来到英国伦敦。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实地考察英国的政治生活。他亲自参加了众议院的会议。英国报纸把海涅的到来作为重大的政治新闻加以报道。

20.1827年,海涅回到汉堡,出版了他的《诗歌集》。《诗歌集》的出版是德国抒情诗歌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其中许多作品被音乐家谱成了歌曲,仅海涅生前就重版了13次。

21.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这时,海涅正在北海的赫尔果兰岛上养病。当听到这一消息,他兴奋不已,挥笔写下了革命颂歌:“喇叭重新吹起,又开始新的战斗。我是剑,我是火焰。”

22.海涅是多么向往革命的法国啊。为了“新的战斗”,为了亲身感受一下革命的气氛,也为了创作更具有战斗力的诗歌,1831年5月,海涅来到法国巴黎,并终生定居在了法国。

23.海涅以极大的热情注视着法国革命的发展,经常给德国报纸撰写通讯,报道法国的革命情况。他也注意着德国的社会和文艺情况,把德国的文化介绍给法国读者。海涅能熟练地使用德、法两国文字。

24.在巴黎,海涅同文学家巴尔扎克、雨果、乔治·桑、大仲马,音乐家肖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信徒们常有交流往来,受到了进步文艺界和思想界的欢迎。

25.但是海涅不久就发现,七月革命虽然摧毁了旧贵族的统治,胜利果实却被大资产阶级窃取了。他愤然撰文予以抨击。他的言论遭到了德国反动政府的仇恨,德国的联盟会议下令,禁止他的著作在德国发行。

26.1841年,海涅同克莱桑加·欧也尼·米娜结婚。米娜是位年轻美丽、开朗活泼的少女。她仰慕海涅的才华,也仰慕海涅的人品。米娜的出现,给诗人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力量。

27.海涅没有停止战斗。针对那些貌似革命的急进派,1824年,他写了叙事诗《阿塔·特洛尔》,通过对一只笨熊的描写,尖锐地嘲讽了急进派诗人们的混乱思想,对他们所谓的“倾向性”诗歌进行了抨击。

28.海涅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认识了马克思。1843年10月,马克思因受德国反动政府的迫害,侨居巴黎,在未认识海涅前,马克思就曾阅读过海涅的诗歌和论著,对海涅印象很深。

29.这一年的12月,在巴黎,46岁的海涅和25岁的马克思的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两人一见如故,兴奋地比划着、交谈着,不时发出阵阵琅琅的笑声。从此,海涅和马克思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30.有一段时间,海涅天天和马克思夫妇会面。他向马克思夫妇朗诵自己的诗作,倾听他们的意见。马克思总是认真分析海涅的作品,谈自己的看法,提出具体切实的修改意见。

31.在同马克思一道工作的年代里,海涅克服了动摇和矛盾思想,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创作了最好的政治诗。这期间,他写的《西利西亚纺织工人》得到了恩格斯的高度评价。

32.1844年,海涅写出了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这是诗人最为著名的作品。由于作品认定“通过革命可以带来旧制度的崩溃,建立一个新制度”这一观点,作品一出版,立即遭到了德国当局的查禁。

33.海涅的身体愈来愈差。1848年,他的病情开始恶化。此后至1856年2月他逝世为止,整整有8年时间,他瘫痪在床上,几乎双目失明。马克思非常关心海涅,常从外地写信安慰他。

34.海涅常常因自己不能随马克思一起回德国创办《新莱茵报》而感到遗憾。但他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却充满了信任感:“他们无疑是德国最能干、精力最充沛的人物……他们拥有生活,将来属于他们。”

35.海涅忍受着巨大痛苦,与病魔进行着顽强的拼搏。他以口授的方式创作回忆录和诗歌新作。叙事诗集《罗曼采罗》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海涅把他的整个生命都献给了文学事业。

36.1856年,海涅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位德国19世纪伟大的民主主义诗人与世长辞了。他的诗歌将永放光芒。“喇叭重新吹起,又开始新的战斗。我是剑,我是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