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比希·雪莱

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贵族家庭。深受卢梭和葛德文等人思想影响。1811年因发表《无神论的必然性》一文被牛津大学开除。不久赴都柏林参加爱尔兰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1818年被迫离开英国,侨居意大利,此后几年与拜伦过从甚密。1822年因覆舟溺死海中。主要作品有长诗《麦布女王》,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西风颂》、《云雀颂》是其著名的抒情诗篇。

1.公元1792年8月4日,雪莱出生于英格兰苏塞克斯郡霍香镇附近的沃恩罕。祖父是个男爵,父亲为国会议员,母亲是当地有名的美女。雪莱的家庭十分有钱,在沃恩罕拥有一个叫菲尔德的庄园。

2.12岁那年,雪莱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预备学校——伊顿学校学习。雪莱对学校规定的课程一点也不感兴趣,常常独自一人坐在泰晤士河边的草坪上捧读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葛德文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

3.雪莱开始怀疑宗教,反对教师体罚学生,谴责富人对穷人的奴役和掠夺。他被学校当局视为异端分子,被称作“不信神的雪莱”、“疯子雪莱”、“违法者雪莱”。

4.1810年,雪莱从伊顿学校毕业,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在牛津,他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房间虽然不大,也很简陋,但上课与否完全自便,读什么书也没人干涉。他对此感到很满意。

5.雪莱和同学霍格成了要好的朋友。他们常常结伴外出散步,尽情谈论着人生、理想,时而义愤填膺,时而放声大笑。虽然两人的爱好志向不同,但彼此却十分尊重。后来霍格著有《雪莱传》。

6.雪莱经常接触一些思想进步的人,阅读进步书籍,对神学的合理性越来越怀疑了。他利用课余时间,写了一本小册子《无神论的必然性》,宣传无神论思想,对当时统治英国的神权思想展开挑战。

7.1811年3月,雪莱出版并散发了《无神论的必然性》一书,在学校引起了轩然大波。校方闻讯后,大为恐慌,立即对该书进行了查封,并以叛教罪开除了雪莱的学籍。

8.这样,雪莱只读了半年的书,便离开了牛津大学。不过雪莱对此并不后悔,他为自己的果敢行为感到自豪。他发誓“绝不与自私者、权势者为伍共谋祸人之事”,“誓将我整个生命贡献于美的崇拜”。

9.父亲听到这个消息,气得简直要发狂。堂堂国会议员,怎么可以有一个鼓吹异端邪说的儿子!他大骂雪莱是不肖之子。扬言如雪莱不反悔,将断绝他的生活费用。雪莱坚持自己的信念,拒绝妥协。

10.雪莱的经济来源被切断了,和表妹格罗夫小姐的婚约被解除了。但是雪莱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这时,他得到了两个妹妹的理解和支持。这使仍独居在伦敦的雪莱感到欣慰。

11.在困境中,妹妹的同学赫丽艾特·韦斯特布洛克常来看他。她好奇地听雪莱讲无神论思想,讲对统治阶级的反感。雪莱的言行举止,使她感到十分亲切。雪莱也很感激这位勇于前来看望自己的姑娘。两人渐渐相爱了。

12.可是赫丽艾特出身贫寒,两人相爱遭到雪莱父亲的坚决反对。1811年8月,雪莱带着自己16岁的恋人前往爱丁堡。在爱丁堡,他们按照苏格兰的风俗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仪式。

13.第二年春天,为了支持爱尔兰人民争取自由斗争,雪莱带着妻子赫丽艾特前往爱尔兰的都柏林。在都柏林,雪莱散发了《告爱尔兰人民书》,谴责英国吞并爱尔兰,鼓动人民起来斗争,掌握自己的命运。

14.1812年10月,雪莱在伦敦拜访了仰慕已久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葛德文。葛德文对雪莱也十分欣赏。他们一起谈论政治,谈论哲学,谈论文学,嘲讽根本不存在的上帝。雪莱成了葛德文家中的常客。

15.1813年,雪莱完成了第一部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这首诗以幻想的形式,宣传改造社会的思想,抨击了专制制度,主张废弃财产、自由恋爱、男女平等。从此,雪莱开始进入真正的创作生涯。

16.雪莱和他的妻子赫丽艾特生有一子一女。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将近三年时间后,因彼此性格差异太大,感情出现了裂痕,思想无法交流,双方都很痛苦,终于分手了。

17.在葛德文家,雪莱与葛德文的女儿玛丽渐渐相爱了。葛德文虽然欣赏雪莱的才华,但却不同意自己的女儿嫁给雪莱,极力阻止他们的结合,有时竞不让雪莱跨进自己的家门。

18.1814年夏,雪莱和玛丽决心反抗世俗的压迫和偏见,双双逃离英国,前去法国、瑞士。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使两个青年人再也无法分开了。在途中,他们结合了。

19.次年,雪莱祖父病故,他回菲尔德庄园奔丧。父亲抓住机会劝说雪莱放弃无神论思想,改邪归正,但雪莱仍旧不改初衷,再次拒绝了父亲。父亲决定取消他作为长子的继承人资格。

20.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乘机制造谣言,辱骂雪莱和他未举行过正式婚礼的妻子玛丽。1816年,雪莱和妻子离开英国去瑞士,他们不愿见到那些卑鄙的人。日内瓦湖畔幽静的环境,美丽的风景,使雪菜心情舒畅,情绪高昂,抛开了烦恼和忧伤。

21.雪莱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诗歌创作上。不久,另一位杰出的英国诗人拜伦被英国当局逐出英国来到瑞士。两位诗人在日内瓦湖畔相遇了。两人一见如故,谈国内的情况,谈国外的感受,谈文学创作上的甘苦,很快便成了好朋友。

22.这年12月,雪莱的前妻赫丽艾特因与他人的感情纠葛投河自杀,雪莱的父亲便以雪莱蔑视婚姻道德、背叛妻子为由,向法庭起诉。法庭判决剥夺雪莱对两个孩子的监护权,这等于向整个社会宣布,雪莱是一个道德败坏、无可救药的人。

23.统治阶级原想用这种办法吓住雪莱,但雪莱没有退缩。他继续写诗诅咒黑暗势力。1818年,他写成了一部重要作品《伊斯兰的起义》。作品同情人民反对专制暴君的斗争,表现了雪莱的空想社会主义信念。

24.雪莱对黑暗的英国感到深恶痛绝。他和玛丽结婚以后,生了个可爱的孩子。为了自己,也为了妻子和孩子,1818年3月,雪莱携家人离开英国前往意大利。这一次是雪莱永远地离开英国了。他决定在意大利定居。

25.在意大利,雪莱发奋写作,创作了许多重要作品。著名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就是这时期的产物。诗剧借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自己反抗专制统治的信念和对自由的渴望,给人以振奋。

26.雪莱和拜伦在意大利又相见了。两人常常结伴出游,彼此述说着别后情怀,分析时局,讨论问题,切磋诗艺。两人都不悔自己的选择,坚信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美好的理想必将实现。

27.雪莱身在意大利,心却时时系着祖国。1819年8月,英国民众举行大规模抗议政府的示威游行,遭到当局的血腥镇压。雪莱闻讯后,震惊不已,愤然写下一系列政治讽刺诗予以抨击。

28.这期间,雪莱除了诗歌创作,还先后从希腊文、意大利文、德文把荷马、但丁、歌德等外国大诗人的作品介绍给英国读者。他夜以继日不停地工作,精力是那样的旺盛。

29.1822年7月8日,一个不幸的日子降临了。这一天,雪莱独自驾舟出航,遇到了狂风暴雨。狂风掀起了如山的巨浪,巨浪铺天盖地地扑向小舟,扑向这位横遭黑暗势力迫害的诗人。

30.几天后,海滩上发现了雪莱的尸体。拜伦赶来了,相识的朋友赶来了,不相识的朋友也赶来了。人们悲痛不已,自发地在海边为这位年仅29岁的杰出诗人举行火化仪式。

31.年轻的雪莱,就这样匆匆地走了。他来不及看到美好的明天,甚至来不及多看几眼他痴爱着的这个世界。他太爱这个世界了。你听,他似乎正在对人们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2.雪莱那颗未被烧毁的心脏和骨灰被安葬在了罗马新教徒墓地内。他永远安息在了异国他乡。雪莱的墓碑上刻有一行拉丁文字:“波西·比希·雪莱——众心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