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西域碎叶。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少时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学道,又好击剑任侠。25岁起离家,长期在各地漫游。742年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后以不愿奉承权贵遭谗毁出京,继续漫游各地。744年在洛阳结识杜甫。安史之乱中为永王李磷幕僚,李磷兵败,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归,不久病逝当涂。诗作今存900余首,内容十分丰富。诗风雄奇豪放,想象瑰丽,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碎叶,根据当时的大唐版图,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李白的父亲在那—带经商。由于经营得当,一家人日子过得很富足。

2.5岁那年,李白随全家迁到西蜀绵州的昌隆(今四川江油)。父亲对儿子的学习抓得很紧,很小就开始让他读书。李白天资聪慧,勤奋好学,读过的书常常过目不忘,并且很快就学会赋诗作文。

3.到了少年时代,李白除了习文,还专门练习过剑术。他非常羡慕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讲义气的游侠风尚,常常闻鸡舞剑,左旋右转,上劈下刺,动作轻捷,姿态矫健。

4.李白从小志趣远大,禀性高洁。他常自比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曾经有人推荐他做一个地方小官,他哪里看得起。他认为自己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像谢安那样干得轰轰烈烈。

5.25岁那年,李白决定走出蜀中,到全国去漫游,以便寻找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他理好行装,佩上心爱的宝剑,英姿勃发,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辞别父亲和母亲,开始了他平生的第一次漫游。

6.727年(开元十五年),27岁的李白从东南方游历回到安陆(今湖北境内),与在唐高宗时期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许氏完婚。不久,知书达礼的许氏先后为李白生了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

7.在安陆,李白遇到了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1岁,此时正过着隐居生活。李白对孟浩然很景仰。他们一同在山中对酒,一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把功名利禄统统丢到了脑后。

8.后来孟浩然要到扬州去了。李白依依不舍地在武昌的黄鹤楼为朋友饯行。席间李白情不自禁地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在徂徕(今山东泰安东南),李白与孔巢父等五个豪爽之士相识,被人称为“竹溪六逸”。他们着特制木屐,在巨石上睡觉,用冰冷的泉水洗浴,看到达官贵人不理也不睬,并且故意仰天长啸,以示高傲。

10.742年(天宝元年),李白正在吴越名胜“山阴道”上游历,忽然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要召见他的消息。李白高兴万分,他想,这回可以实现平生的宏伟抱负了。至此,李白结束了他达17年之久的第一次漫游。

11.李白初到长安,一切都使他感到鼓舞。唐玄宗对他十分优待,还特意亲自召见了他。一见面,玄宗就对李白说:“你是一个没有官职的人,你的名字居然能被我知道,可见你的声望之高了。”

12.这天,唐玄宗请李白“御食”,席间,玄宗见羹太烫,就亲自用汤匙将羹调冷。这就是有名的“御手调羹”。这在当时是极高的荣誉。别说普通人,就连许多大臣也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13.玄宗还多次把李白召进宫去,让他即席作诗。李白每次都是不加思索,提起笔一挥而就。才思之敏捷,作品质量之高,无不令人称奇。玄宗为此连连赞叹,乐不可支。

14.玄宗对李白很满意,不久就任命他当了个翰林供奉,专门在宫廷里作诗作文。虽说翰林供奉这个职位没有什么实权,但地位并不低。李白想,能被皇上看中总是不坏的事。

15.唐代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东方的文化中心,车水马龙,歌舞升平,云集着许许多多的文人雅士。人们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论国家大事,探讨学问,切磋诗艺。学术气氛十分浓厚。

16.李白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与贺知章等八人每天高谈豪饮,吟诗作赋,惬意无比。当时人们称他们为“酒中八仙”。后来杜甫有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17.但是,李白的这种生活只是暂时的、表面的。其实,唐玄宗并不把李白当作一回事,在大政方针上李白根本没有发言权,他不过是玄宗附庸风雅时雇来的一个墨客。李白感到很失望。

18.当时朝廷里的情况已经很糟,权贵们置国家大事于不顾,一心只想着争权夺利,中饱私囊,他们视行止清高、性格狂放、不肯吹牛拍马阿谀逢迎的李白为眼中钉肉中刺。

19.一次,不会巴结权势的李白在宫里给唐玄宗写东西,一时兴起,竟伸出脚,让宫中的要人太监高力士替他脱鞋。高力士气得发狂,但由于玄宗在场,不好发作,只得忍气吞声照办,另找机会报复。

20.这天,高力士找到玄宗最宠爱的杨贵妃,大肆攻击李白,说李白在一首诗里把她比作行为不正派的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不会有好下场。杨贵妃听罢,对李白恨之入骨。

21.这一来,杨贵妃只要有机会,就要在玄宗跟前攻击李白。她一会儿说李白诗写得不好,一会儿说李白整天疯疯颠颠,只顾喝酒,根本不像一个臣子。时间一长,玄宗逐渐对李白冷淡了起来。

22.744年(天宝三年),李白感到这个朝廷已非久留之地,于是提出辞呈,要求离去。玄宗也不挽留,送了些钱给他,说了几句慰勉的话,予以恩准。这样,李白第一次从政,仅短短三年时间便结束了。

23.接着,李白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漫游。不过这次漫游与第一次漫游有所不同。李白明显地感觉到,他原来的一些朋友见他离开朝廷,马上变了脸,拒李白于门外。李白对这些势利小人极为愤慨。

24.但李白也结识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在中原,他结识了比自己小11岁的杜甫和比自己大2岁的高适。三位诗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这天,三人一同登上汴州(今河南开封)东南郊有名的吹台,论说古今,慷慨抒怀。

25.不久,高适离去。李白和杜甫继续往泅水(今山东中部)一带游历。两人登高山、涉溪水,吟诗作赋,畅谈心愿。两人一同去走访农村朋友,形影不离,心情十分愉快。

26.分手的日子到了。这天,李白在石门(今曲阜县东北)为杜甫饯行。彼此难舍难分。李白写了一首诗送给杜甫:“醉别复儿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然而两位大诗人石门一别后,便再也没有见过面。

27.送走杜甫后,李白独自前往各地名山大川漫游。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诗。最为著名的有《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8.由于妻子许氏已故多年,李白到梁园(今河南商丘东)住了一段时间,同曾当过三任宰相的宗楚客的孙女宗氏结了婚。宗家这时已经败落,但宗氏是个十分善良的女人,她视不在身边的平阳、伯禽为亲生儿女。

29.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洛阳、长安很快就被安禄山的叛军攻陷,整个中原地区战祸连绵,生灵涂炭。唐玄宗匆匆忙忙逃往成都,把一副烂摊子交给儿子唐肃宗李亨。

30.当时国内的情形错综复杂。除了李亨外,玄宗的另一个儿子永王李磷也拉起了队伍,并想自立为王。这时李白在浔阳(今江西九江),爱国热情高涨,欣然应李璘之邀参加了义军,并在军中任参与军机大事的僚佐之职。

31.谁知李白因此大祸临头。唐肃宗李亨先下手为强,以“反叛”罪名清洗了李磷义军。李磷手下的人无一幸免,全部受到株连,李白自然不例外。他被抓了起来,以“从逆”罪打入大牢。

32.犯“从逆”罪,本当处死。但万幸的是李白得到了当时正统帅着唐朝大军的郭子仪的鼎力相救。李白在二十多年前曾帮助过当时还是小兵的郭子仪,使其免于处罚。肃宗见大将军郭子仪出面说情,只得将死刑改判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附近)。

33.夜郎在当时是个很僻远的地方。面对生离死别,李白不由感慨万分。他对前来送别的妻弟说:“你姐姐嫁我后,没过上什么好日子。现在我流放他乡,妻子儿女……又要拖累你们了。”妻弟和前来送行的人泣哭不止。是年李白57岁。

34.李白在差役的押送下,溯江而上,且走且停,走了半年多方进入三峡。不料,这时传来一个喜讯:因关内大旱和确立太子,唐肃宗为顺应“天人合一”,在全国下了大赦令。李白接到赦书,兴奋无比。

35.这是难忘的一天。李白立即叫艄公调转船头,从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向千里之外的江陵驶发。他抑止不住内心的狂喜,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七绝《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6.李白开始了他平生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漫游。这时的李白对官场的倾轧深为厌恶,很向往人间的温暖。在结识了普通农民汪伦后赋诗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7.生活的磨难,没能改变李白豁达的性格。在游历庐山香炉峰的时候,他看到奔腾不息、水花四溅的瀑布,吟诗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8.762年(宝应元年)秋,李白一病不起。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把当时有名的书法家,这时正任当涂县令的远房叔叔李阳冰请到自己的床前,郑重地将枕边的两堆诗文稿件托付给族叔,请族叔作序,以流传世间。

39.妻子宗氏、女儿平阳、儿子伯禽闻讯赶来,日夜侍候在李白的病床边。李白断断续续地吟哦着他一生中最后的一首诗《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40.秋风轻轻,秋叶飘零。李白那颗一生耻与恶浊现实同流合污的心灵停止了跳动。这一年,他62岁。人们按照他生前愿望,把他安葬在当涂附近的青山南面,让他永远俯视着奔流不息的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