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戴高乐

夏尔·戴高乐(1890—1970)法国将军、作家和政治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贵族家庭出身。毕业于圣西尔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年,任第四装甲师师长,希特勒对法国发动突然袭击后,在前线积极阻击侵略军。法国投降后,在伦敦成立“自由法国”,继续进行抵抗运动。1943年出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1944年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首脑。他所领导的抵抗运动曾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46年退出政府。1958年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1965年连任,至1969年离职。

1.公元1890年11月22日,戴高乐诞生在法国里尔市一个世代笃信天主教的家庭。戴高乐家有4男1女,他排行老二。他性格最倔强,既好斗,又好胜。家教甚严,他的双亲也都是热忱的爱国者,这对戴高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2.戴高乐天赋很高,读书时成绩相当出色。他最喜欢文学和历史,还试着写过诗歌,但他的志向是当一名厍人。1909年8月,他考取了圣西尔军事学校,这是他一生中的转折。这时他19岁。

3.军事学校毕业后,他志愿回到曾当过1年见习军人的33兵团,来到阿拉斯。戴高乐的才干和先进的军事观点,很快引起了团长菲利普·贝当的赏识。1913年10月,他升任陆军中尉。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戴高乐也参加了战斗,并在1916年3月凡尔登的一次战斗中负伤被俘。在狱中,他学会了德语,常向战友们讲述战略学,还作了大量笔记。1918年11月11日的停战终于使他重获自由。

5.战后,戴高乐从事了许多年军事教学工作。1921年4月,他与伊冯娜·旺德鲁结婚。这一时期,他第一次提出了在空军的紧密配合下使用步兵和坦克联合作战这一具有革命性的观点。

6.由于与校长发生争执,1924年他从高等军事院校毕业时成绩定为二等,被派到运输部门工作。所幸的是他以狱中笔记为素材写成的《敌人内部的倾轧》一书出版了,书中他提出:历史研究的对象是民族和国家;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7.1925年,戴高乐时来运转。已是法军总监和军事会议副主席的贝当,委任他为幕僚。他又调动过几次驻防地点,直至1931年到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开始相对地稳定在军界首脑部门进行军事战略方面的研究工作。

8.当时,欧洲危机正日益加剧。戴高乐更加明显地觉察到德国的野心和法国国防力量的不足。在他的有关军事论述中,对有效地防御、常备军组成及指挥艺术等都作了论述。但戴高乐人轻言微,他的正确主张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9.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戴高乐任第5军坦克旅旅长,后任第4装甲师师长。当时,法国危在旦夕,政府内以贝当为首的绥靖势力占据优势。1940年6月,对德持强硬态度的雷诺总理上任后,于6月4日德军大举进攻法国时任命戴高乐为国防部次长。

10.为了坚持抗战,戴高乐带着雷诺的指示亲自去伦敦会见丘吉尔寻求英法联盟。终于,贝当组阁取代了雷诺政府,并准备与德国媾和。戴高乐决心战斗到底,但法国本土已无法立足。1940年6月17日,他偕妻子女儿离开法国,前往伦敦。

11.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从伦敦向全世界、也向法国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六·一八”广播演说,呼吁同胞在他的领导下继续抗战。6月28日,英国政府宣布承认戴高乐将军是自由法国人的领袖,表示愿为前来投奔他的人提供方便。

12.1940年10月27日,《布拉柴维尔宣言》发表自由法国防务委员会宣告成立。戴高乐不再是孤家寡人。在以后的日子里,自由法国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并在各地与德军作战。

13.戴高乐虽然流亡伦敦,但他绝不允许英国干预自由法国内部的事务。于是,整个1941年,戴高乐和他的英国盟友之间及英国的盟友美国之间,甚至在自己的追随者之间,发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风波。但戴高乐凭着勇气与才干使自由法国不断壮大。

14.1941年9月21日,自由法国全国委员会成立,戴高乐自任主席。他的影响和实力使他成了海内外公认的抵抗运动领袖和旗帜。次年,自由法国改称“战斗法国”,法国国内的抵抗运动也已承认戴高乐为全国抵抗运动的领袖。

15.1943年,自由法国总部从伦敦迁到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尔。次年7月的盟军诺曼底登陆以及法国本土的武装斗争,使德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法国解放的战斗进入了新的阶段。

16.1944年8月25日,戴高乐和他的部队从巴黎的奥尔良门进入市区,灾难深重的法国终于宣告解放。戴高乐乘坐的汽车行驶在奥尔良大街上,周围挤满了黑压压的欢呼的巴黎市民。人们纷纷向这位英雄表示由衷的敬意。

17.除了外交事务,戴高乐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医治战争创伤上。为了使法国摆脱极端困难的处境,迅速发展生产,戴高乐在国内实行了一系列国有化政策,把煤、电力、资金等都掌握在国家手中,还制定了社会福利政策等,力求使经济迅速缓解。

18.比经济问题严峻的是国内的政治局势。戴高乐坚决反对的“政党政治”已成定局。各党派活跃,而他自己却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政党。在11月13日的立宪议会中他被选为临时政府总理,但众多政党形成的体制却使他在行使决策权时一筹莫展。

19.戴高乐不由自主地堕入政党政治的漩涡不能自拔。他自觉回天无术,1946年1月20日,他在办公室召来了几位部长,宣读了他的辞职声明。辞职虽不是出于本愿,但他仍有如释重负之感。他的辞职在国内外没有引起多大的波动。

20.随后,他搬到科龙贝居住,一边撰写战争回忆录,一边规划未来,等待复出的时机。6月16日,他在贝叶发表了辞职以来的第一次演说,指出党派之争是时局动荡的根源,并为他将来主持的第五共和国政体作了勾划。

21.戴高乐感到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政党,作为他参与政权角逐的依靠。为了最后消灭“政党体制”,1947年2月2日,他授意私人秘书克罗德·莫里亚克组织“法国人民联盟”。不到一个月,法国人民联盟的办公室就收到了100万份申请书。

22.50年代以后,法国经济开始好转,但亚洲及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战争却始终使政局困顿不堪。几届政府都无法稳住局面。当弗林姆兰作了第四共和国最后一任总理,政界要求戴高乐出山的呼声愈来愈高,局势需要一个铁腕人物。

23.戴高乐认为时机不成熟,没有明确表态。1958年5月13日,殖民者中的极右团体借口法国士兵被杀指责政府无能,要求成立军人政府。政局更加动荡。5月15日,戴高乐在科龙贝发表声明,为了救亡图存,他决定准备接管共和国。

24.30日,弗林姆兰政府辞职。6月1日,戴高乐向议会提出施政纲领时,要求得到解决阿尔及利亚时局的特别权力,授权他起草交全民讨论的新宪法。戴高乐获得了多数人的同意,通过合法手段取得了想要得到的权力。这宣告了第四共和国寿终正寝。

25.戴高乐的新宪法草案在交付公民投票后取得了多数票。通过投票,除几内亚,所有法属非洲殖民地都成为“法兰西共和国”内享有一定自治权力的成员国。在1958年12月1日的第五共和国总统选举中,戴高乐以多数票当选。第五共和国诞生了。

26.为了稳定政局、繁荣经济,当务之急是要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1962年,戴高乐决定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做出让步,承认阿尔及利亚共和国,并与之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戴高乐使法国殖民史在自己手里终结,这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光辉的篇章。

27.为使法兰西声威重振天下,戴高乐制定了独特的外交战略。而法德关系问题在这一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二战后德国已一分为二。戴高乐认为法国在欧洲的事业需要依靠联邦德国的紧密合作才能得以实现。因此,1963年初,两国签订了法德条约。

28.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常关系也是戴高乐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戴高乐排除了蒋介石的干扰和美国的压力,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法两国于1964年发表建交公报,两国关系开始了新的一页。

29.法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的发展都未能使戴高乐增加什么政治资本。1965年总统选举,他以54.5%的多数票险胜。这说明:政党政治仍未消除,离开政党,无论谁都无法在议会政治中活动;人们希冀戴高乐能带来奇迹的心情已越来越淡薄了。

30.1967年,农泰尔文学院的学生首先提出了改革传统教育体制的要求,随之开始了抵制考试运动。运动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的大学,并与警察发生冲突。戴高乐对此采取了镇压的作法,结果矛盾激化,导致全国工人罢工。法国局势出现极端不稳定局面。

31.虽然蓬皮杜总理从中斡旋,但局势仍未出现什么新的起色。戴高乐在5月24日再次发表演讲,宣布打算对国家实行一次较大的改革。改革方案在4月27日的全民投票中被否决。27日,戴高乐发表了辞职声明。28日阿兰·波埃任临时总统。

32.6月19日,戴高乐夫妇回到科龙贝。他将在这里安安静静地度过他一生中的最后1年。他深居简出,潜心著述,记录了他创建第五共和国以来发生的所有大事。法国外交部专门为他配备了一个小组帮他写作。

33.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突发猝然逝世。根据遗嘱,葬礼在科龙贝静静地举行,仪式极为简朴。遗体送回家乡安葬,墓碑上只写了“夏尔·戴高乐(1890—1970)”几个字。

34.12日上午,红衣主教在巴黎圣母院为戴高乐举行安灵弥撒。巴黎的几十万市民冒雨集聚在凯旋门,向这位法兰西民族英雄致敬告别。巴黎议会也决定将星形广场改名为夏尔·戴高乐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