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1672—1725)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1682—1725;1721年起称帝)。沙皇阿列克塞之子。1682年与其兄伊凡五世同时即位,共同掌政,而由其姐索菲亚摄政。1689年索菲亚被推翻后,彼得掌握实权。对内方面,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改革军制,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对外方面,发展对北方、波斯的战争,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和里海沿岸一带的控制权;并两次向土耳其开战。彼得一世在俄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彼得一世是俄国皇帝。公元1672年6月9日,彼得生于莫斯科。父亲是俄国沙皇,母亲是沙皇第二个妻子。彼得身材魁梧,体魄健壮,七八岁时便开始学习识字、数学、地理、历史等知识。

2.彼得年幼时,沙皇宫廷里两个集团相互倾轧异常剧烈。一方是沙皇第一个妻子的外家亲属、领主米洛斯拉夫斯基集团,另一方是彼得母亲的外家亲属纳雷什金集团。1682年,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在射击军政厅总管协助下发动了射击军兵变。

3.5月15日,士兵攻入了克里姆林宫,屠杀了纳雷什金家族。年幼的彼得在母后身边亲眼日睹了这一切。士兵们在市内横行了三天,米洛斯拉夫斯基集团的目的达到。彼得的姐姐、公主索菲亚利用混乱局面夺取了政权。

4.索菲亚宣布伊凡和彼得两兄弟同为沙皇,而以伊凡为“第一”沙皇,由她执政。虽然彼得名为沙皇,但他和他的母亲必须引退,离开克里姆林宫,来到莫斯科近郊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住在沙皇的离官里,过着体面的“流放”生涯。

5.彼得对索菲亚及其亲信恨之入骨。彼得同莫斯科近郊的外国侨民交往密切,他向荷兰人学习驾驶帆船,向苏格兰人学习军事。彼得酷爱“军事游戏”,组织了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和谢苗诺夫两个“少年兵团”。这两个团后来成为俄国正规军核心。

6.1689年,彼得年已17岁。索菲亚担心彼得夺取政权,准备来一次宫廷政变,自称为“独裁君主”。8月7日夜,彼得得到索菲亚已经召集射击军准备进攻的消息,便连夜逃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避入防卫坚固的三圣大修道院。

7.8月8日,两个“少年兵团”和射击军的苏哈列夫团先后开到三圣大修道院。莫斯科的射击军没有听从索菲亚的命令,大贵族们也陆续集结到彼得的周围,索菲亚完全孤立了,9月7日被迫投降,被监禁在新圣母修道院。

8.彼得同其兄伊凡宣布共同亲政。伊凡体弱多病,意志薄弱,对政事无从过问。国事委托母后纳雷什金娜掌管,彼得仍然从事他所喜好的造船和航海。1693和1694年,彼得两次航行到阿尔汉格尔斯克,第一次看到了在海上航行的大船。

9.1694年,纳雷什金娜死去,彼得开始亲政。1696年,伊凡也死去了。彼得亲政后,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企图夺取入海口。1695年,第一次进攻亚速失败,彼得在沃龙涅什建造船厂,建设舰队。1696年,第二次进军,俄国占领了亚速。

10.但是土耳其人仍控制着黑海。1697年3月,彼得派遣一个“大使团”到西欧去,日的是恢复80年代初成立的反土耳其联盟。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以水手身份参加使团来到荷兰,在造船厂当学徒,直干到他参加建造的大船下水为止。

11.大使团从荷兰来到英国,在泰晤士河口的德特福,彼得又花了两个多月时间研究造船。他一有空就去参观工厂、博物馆,访问科学家、艺术家。在伦敦时,彼得到国会旁听,研究英国的政治制度。

12.彼得领导了大使团的外交活动,但荷兰、英国和奥地利等都拒绝参加反土同盟。彼得准备到威尼斯去,但7月间得到射击军再次叛乱的消息,便急忙回国。他中途同波兰国王进行了会晤,会晤中提出了共同对瑞典作战的问题。

13.彼得还没回到国内,射击军的武装叛乱即已平定。为了避免盛大欢迎,他悄然回到首都,住到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的简朴的家里。第二天,人们来到这里欢迎彼得。彼得接见了他们,亲手把大贵族们的长胡子剪掉,不许他们再行旧式的跪拜礼节。

14.彼得立即对叛乱的射击军进行了血腥的镇压。他把195名叛兵一个一个地绞死在新圣母修道院被监禁的索菲亚公主的窗前。索菲亚因为参与了叛乱活动,强令作了修女。射击军全部予以遣散。

15.彼得在西欧考察一年来,感到俄国必须引进西欧文化,实行内政改革。同时认识到波罗的海沿海各国同瑞典矛盾很深。自1699年以后,彼得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为夺取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对外政策的重点从南方转向北方。

16.1699年11月,波兰、丹麦和俄国结成了反瑞典军事同盟,目的是打破瑞典在波罗的海的强国地位。1700年8月,俄国同土耳其缔结了和约,俄土之间的战争宣告结束。同时,彼得对瑞典宣战,长达21年的俄瑞战争爆发了。

17.俄军进攻瑞典守卫波罗的海人海的纳尔瓦堡。11月,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率兵前来解救。俄军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彼得在战斗开始前离开了纳尔瓦。查理十二打败俄军后,以为俄军已无力再战,转而进攻波兰。

18.彼得并不甘心纳尔瓦的失败,他实行军事改革,改组了军队,实行募兵制,仿照西欧作法,建立了一支骑兵和步兵队伍。为了恢复炮队,彼得命令把每三个教堂中的一个钟拿来铸炮。一年之内铸了300门新炮。

19.在纳尔瓦战役之后8年间,在乌克兰、沃龙涅什等地建立了30多个国家出资为主的,从事冶金、炮弹、大炮、火药等生产的手工工场,为军需服务。为了培养军队干部,1701年,在莫斯科设立了航海和炮兵学校,1707年开办医学学校。

20.1701年,俄国军队重振旗鼓,两年中先后占领了诺特堡和宁尚茨堡,并在宁尚茨堡附近建立了圣彼得堡,1713年成为俄国首都。彼得急于巩固俄国在涅瓦河的地位,在拉多牙湖畔建了造船厂。彼得建立了波罗的海舰队,准备对瑞典海战。

21.在修建彼得堡时,成千上万的农民被征调到工地作苦工,由于饥寒冻饿,死者不计其数。招募新兵,拉夫派款,弄得民不聊生。由于战争需要大量金钱,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几乎内赋税增加到5倍。劳动人民忍无可忍,终于揭竿而起。

22.1705—1711年俄国爆发了好几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都被政府军残酷地镇压下去。1708年,当彼得接到顿河起义军首领布拉文被绞死的消息,向讨伐队司令写信祝贺,并为此举行盛大仪式,用87门大炮鸣炮庆祝,然后残酷地惩处起义者。

23.在顿河起义紧张的时候,瑞典军队也深入国土。1708年6月,查理十二统率3万余名军队,突破俄国西部边界。俄国人立即坚壁清野,把物资烧得一干二净,居民逃进森林,以小股游击队袭击瑞典军。

24.1709年4月1日,瑞典军队围攻波尔塔瓦,彼得急忙率领主力增援。6月27日,两军在此决战。在战斗最危急,瑞军有突破俄军全线的危险时,彼得率领诺夫多罗德团发起冲锋,他的帽子和马鞍都中了许多枪弹。但瑞典军队战败了。

25.1701—1711年,俄土再次爆发战争,双方均未取得重大进展。1711年7月,俄土媾和,彼得争得了土耳其的中立,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反瑞典方面。长期的战争,俄军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俄瑞多次谈判,于1721年签订了和约。

26.俄国合并了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大部地区,在波罗的海站稳了脚跟。参政院尊奉彼得以皇帝称号,俄国正式称为俄罗斯帝国。从此,俄国以一个大国的身份进入了欧洲政治舞台,参与争霸世界的斗争。

27.波尔塔瓦战役后,得立即着手改革国家的内政,以改变俄国经济的落后面貌,巩固专制国家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彼得下令成立最高权力机构参政院,设立12个“部”,代替从前的衙门,分管国家行政机构的各个主要部门。

28.地方行政也作了重大改变,扩建为11个大省,省长独揽军政大权。彼得下令登记全国男性居民,征收人头税;颁布“一子继承制”的敕谕;发布“管职等级表”;扶持商人阶级,发展手工业。但这些改革并没改变社会关系,俄国仍是农奴制国家。

29.彼得的改革遭到旧贵族和一部分僧侣的反对。他们不愿改变俄罗斯的旧风气和生活方式,仇视彼得提拔擢升起来的新权贵。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太子阿列克塞身上,希望在彼得死后,阿列克塞会放弃这些改革。

30.阿列克塞加入了反彼得的阴谋集团。1716年,阿列克塞投奔奥地利。几经周折,彼得终于使太子遣返俄国。他下令把阿列克塞作为一名普通平民交付法庭审判,法庭判处阿列克塞死刑。

31.彼得的改革也涉及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彼得采用儒略历,废除了俄国的旧历法。在莫斯科出版了俄国的第一份报纸《新闻报》。采用了简单易读的俄文字体,代替旧式教会的斯拉夫字体。翻译出版了许多科学技术书和历史著作。

32.彼得推行学校教育,在各省城市里为贵族子弟开办了算学学校(相当于小学),设立了培养专门人才的专科学校。1724年,彼得签署了在俄国设立科学院的命令,培养俄国学者。1725年,彼得指令探测北海航道,进行大规模的地理考察。

33.彼得为了追求商业上的利益,同时力图扩大俄国的东南疆域,因而于1722—1723年发动了对波斯的战争。波斯战败投降,双方签订彼得堡条约,里海两岸和南岸的领土,都割让给俄国。

34.还在北方战争期间,彼得曾试图寻找通向印度的道路。他听说中国的叶尔羌地区盛产黄金,便于1714年组织了布赫戈尔兹考察队。1716至1717年,彼得派遗别科维奇一切尔卡斯基率领一支部队去希瓦。这两支部队都以失败而告终。

35.1724年秋,彼得在视察拉多牙运河途中,见一船搁浅,下水救护水手和士兵,着凉病倒。1725年1月28日去世。1722年时,彼得下令确定继承王位的新制度,即由沙皇自己任命继承人。但当他弥留之际,已来不及确定自己的继承人了。

36.马克思指出:“彼得大帝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他的全部事业都以征服波罗的海沿岸为转移”。彼得大帝的名言:“俄国需要的不是小城。”被铭刻在他的传记的扉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