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兰·罗素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出身贵族。以他命名的“罗素悖论”,曾对20世纪的数学基础发生过重大影响,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企图建立逻辑主义数学体系,把整个数学归结为逻辑学。在哲学观点上,他最初是新实在论者。20世纪初转向逻辑实证主义,提出逻辑原子论,要求从相当于逻辑上原始命题的原始事实出发,以这种事实作基本元素,以此构造出整个世界。在政治态度上,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主义。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哲学大纲》、《西方哲学史》、《教育与美好生活》等。

1.约翰·罗素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宰相,英国女王特地将在里契蒙花园里的潘布洛克府邸赐给约翰。公元1872年5月18日,约翰的孙子罗素就在这个府邸里出生。孩子虽不很健壮,但出生才3天便能仰起头来观察四周事物,全家人认定这孩子不平凡。

2.但不幸接踵而来:先是父亲安伯莱得癫痫症,过了一年,姐姐蕾卡尔和母亲都因患白喉去世,这时小罗素才3岁。而到了5岁那年,患有癫痫病的父亲也归了天,罗素便成了孤儿,不得不依靠祖父母为生。

3.1887年,16岁的罗素获得了三一学院的奖学金。翌年,他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预科就读。以后几卜年间,在这个学术界的大观园里,真可谓盛极一时,人才辈出,除罗素外,诸如怀特海、穆尔、马歇尔、凯恩斯等相继崭露头角。

4.1890年10月,罗素正式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他边攻读数学,边参加“学社”活动。此时,他一反畏怯的常态,畅所欲言,锋芒毕露,那些高年级学长都全神贯注聆听,这使他倍感兴奋,信心大增,在个性与才智方面无形中都有了惊人的发展。

5.1893年,21岁的罗素继承了两万英镑,并在当年的数学考试中名列第7,他在法律上、经济上都独立了。但他毅然改攻哲学:“我感到数学里有许多阻石和虚伪,当我从最后的考试中脱身以后,就发誓不再接触它!”他烧掉所有数学书以示决绝。

6.放暑假之前,美国姑娘艾丽丝和她的表哥来到剑桥,罗素在4年前曾见过她,一见倾心,此时又和艾丽丝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暑假里,艾丽丝表兄妹再度来剑桥,罗素硬把姑娘留了下来,他们一同去郊游、划船,并讨论了婚姻问题。

7.不料,不堪入耳的话顿时充斥府邸:她不是名门闺秀,只是个小骗子;她是个低级的冒险家,想占便宜;她缺少优美情感,罗素因她的鄙俗将永远蒙羞;祖母甚至说姑娘有个叔叔是疯子,罗素娶了她,生下的儿子也可能是疯子……

8.祖母后来又施缓兵计,要他将婚期推迟3个月,罗素只得按祖母安排到英国驻法大使馆去工作。祖母本指望他在花花世界里另有所钟,但罗素并未中计,1894年12月31日,他们在伦敦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只是男方没有一个亲人出席。

9.1895年初,他们到柏林度蜜月。因为他已有两万英镑钱,不必为生计操心,本可惬意地旅游,但他没忘记争取“Fel—lowship”奖学金,于是便携新娘回国在芬赫斯特村定居,并于8月底写成了“特待”校友论文。

10.成为“特待”校友后,罗素夫妇于秋天再度来到德国。他们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很多社会主义分子接触。但罗素似乎想站在超阶级的“公正”立场之上,既希望德国工人能节制、容忍,又希望德国当局容许言论自由,否则战争与灭亡势在难免。

11.1898年,罗素应大学同窗麦克塔加之请,代课讲授莱布尼茨的数学。经过思考、分析,想出了新的注释。后来,一些从未出版过的莱布尼茨的原稿被发现,证明了罗素的独创见解完全正确。这些内容后来收在他的《莱布尼茨哲学》一书之中。

12.1900年7月,罗素和怀特海连袂参加了巴黎国际哲学会议,开始了他生命中的新页。会议期间他充分研究了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的符号逻辑,确认可以推广应用到陈叙逻辑上,并酝酿撰写《数学原理》,以证明数学与逻辑基本上是相通的。

13.1902年,罗素的“不自属之集之集”悖论公布,后来他译成理发师悖论:某人规定只为那些不为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这样,他如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规定就不能刮;而不给自己刮胡子那就得刮。这悖论对20世纪的数学基础发生了重大影响。

14.罗素和他的老师兼好友怀德海合作了将近10年,终于在1910年出版了《数学原理》,企图建立逻辑主义数学体系,把整个数学归结为逻辑学。这部书是罗素一生最伟大的学术巨著,也为他赢来了无可比拟的荣誉和地位。

15.1911年,罗素应邀去巴黎作3次演讲,顺道去拜访友人菲力浦。恰好菲力浦外出,家里只有菲力浦的夫人奥托琳,两人促膝交谈,竟然同意尽快成为情人;他决心抛弃发妻,也希望奥托琳抛弃丈夫——他们从当晚一直缠绵到次日凌晨4点。

16.5年后,发生了“艾弗雷特事件”:艾弗雷特应征入伍后因反战而被判2年劳役,罗素起草了抗议小册子,因而被判罚款100英镑,他拒付罚金,结果他的家产被拍卖,幸亏朋友们凑了一笔钱才使他的藏书、金表、奖章得以保存下来。

17.1918年元月3日,他为反征兵同盟发行的《论坛》周刊撰写了反战社论。一个月后,他再次受到审判,判处6个月徒刑。他在布列克顿监狱服刑,但因为是政治犯,允许雇仆人做饭干杂事,有鲜花和足够的书籍,可以自由从事研究工作。

18.出狱后,年近半百的罗素和艾丽丝尚未办妥离婚手续,和奥托琳也疏远了,但却结识了年轻、迷人的桃拉。她表示不管是否正式结婚,她都很想生个孩子。当罗素告诉她,正准备办理离婚手续以便娶她时,她激动得热泪直流。

19.罗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自由主义者一变而为社会主义者,此时对苏联更寄予热情,他对反征兵同盟主席、社会主义者艾伦说:“在这可诅咒的世界上唯有列宁和托洛茨基在点燃光明……世界正逐渐充满希望,布尔什维克人的成就令人鼓舞。”

20.1920年夏,他以非官方身份随英国工党代表团访苏,使他终于可以亲眼考察苏联啦!他访问过高尔基、托洛茨基和列宁,他惊讶不已的是几乎看不到醉鬼,同时莫斯科的妓女极少,但也对苏联百姓的穷困深为不解。

21.回国后,北京大学中国讲学会邀请他去讲学,为期一年。1920年9月初,桃拉以夫人的名义与罗素同行,他们从马赛港乘船启程,取道新加坡、西贡、香港,历时一个半月方才抵达中国,作为中国之行的意外收获,则是桃拉怀了孕。

22.他的足迹遍及上海、杭州、长沙,最后到达北京。罗素认定中国将在未来世界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要激发爱国心并增强武力以对付日本的觊觎,当然也许会因此走俄国革命的道路。这位英国贵族竟能为中国人设想,中国人给予了高度评价。

23.1921年8月27日回国后,他抓紧办妥了离婚手续,又过一个月,他便和桃拉正式结婚。因为他是社会主义者、无神论者,又因访苏后四处宣扬苏联的缺点,以至左派右派都非议他,他甚至租不到房子,最后在伦敦雪特涅街买了一幢房子安家。

24.因为两个孩子都日益长成,急待教育,罗素夫妇又不愿送到公立学校去就读,他们就在1927年9月办起了培肯山小学,借以体现他们自由教育的主张,罗素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

25.由于罗素经常赴美讲学,桃拉有了外遇。罗素也移情到女管家兼家庭教师蓓蒂,萌生了好感。1934年,桃拉以罗素和蓓蒂有染为由提出离婚诉讼,法庭到1935年初判决离婚。这次婚变使罗素身心大受影响,以致不得不去卡纳里岛休养。

26.次年1月,罗素第三次做新郎,新娘是蓓蒂。这次婚姻似乎是一个契机:先是幼子康拉德出生,接着牛津大学请他去讲学,美国芝加哥大学请他当客座教授。1938年9月初,罗素带着妻儿横越大西洋,再度赴美,去国离乡之际他感慨万端。

27.195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邀请他去讲学,恰好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当他在麦米连戏院发表演说时,戏院内外万人争睹。有位记者俏皮地说:“不明究竟的人,还以为是珍罗素(美国红影星)登台献艺呢!”

28.1952年底,罗素与蓓蒂仳离,旋即和美国传记作家艾迪结婚。这时新郎80岁,新娘52岁。新娘出身于古老的新英格兰家庭,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尤喜骑无鞍马。这次婚姻似乎非常成功:他有了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又解除了家庭生活上的寂寞。

29.1961年2月18日,罗素发起的“和平抵抗反核百人委员会”组织了6000人静坐,罗素又不时发表反战演说,政府遂将89岁的罗素判刑2个月。他慷慨激昂地说:“一旦核战争爆发,战争双方都不会是胜利者!我们不得不采取最后手段!”

30.1970年元月31日,98岁的罗素用颤抖的手在主张阿以和谈并谴责以色列空袭埃及的文件上签了名。2月2日晚7时,他感到身体不适,躺下休息,还不到一小时就在平静中与世长辞了。两天前签署的呼吁和平的文件成了他的绝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