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尼·狄德罗

德尼·狄德罗(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文学家,《百科全书》主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手工业者家庭。曾因尖锐抨击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被捕入狱。出狱后,组织了许多进步思想家编撰<百科全书》,坚持二十余年之久,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主要著作有:《对自然的解释》、《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兰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演员的是非谈》、《拉摩的侄子》等。

1.公元1713年10月,狄德罗出生在法国郎格里一个富裕的手工业者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颇受尊敬的制造刀剑的能手,这种行业在郎格里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父亲的职业对狄德罗以后的生活和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

2.狄德罗少年时受教于郎格里的耶稣会,在那里接受了削发仪式。从1729年到1732年,他先后在两个学校里读书,一个是哈尔库尔专科学校,另一个是伟大路易公立中学。后来,还获得了巴黎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3.狄德罗自幼性格倔强,凡事都有自己的主见。他没有像父亲希望的那样成为一位律师,而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生活道路。父亲断绝了对他生活费用的供给,他不得不自谋生路,为书商做翻译工作,为教士写布道文,一篇50个盾。

4.青年时代的狄德罗,默默无闻,经济拮据,生活极其艰苦。就在一间狭窄的阁楼里,他刻苦自学数学、希腊文、意大利文和英文。他兴趣广泛,博览各种科学和哲学书籍,尤其喜爱培根和霍布斯的著作,还常常在口袋里装着荷马的史诗。

5.1742年到1745年达段时间里,狄德罗翻译了斯丹尼安的《希腊史》和沙费斯伯利的《德性研究》。由于他学识渊深,被朋友们取了个“哲学家”的绰号,如果有人说“我遇到了哲学家”,那就指的是狄德罗,不会产生误解。

6.和一般学者不同,狄德罗并不把自己锁在书斋里,而常常出入剧场和沙龙,接触社会上的各种人。他生气勃勃,诚朴爽朗,一切伟大的东西都吸引他,一切新奇的事物都诱惑他,使他进行思考,言谈所及,往往表现出独到的思想、天才的预测。

7.狄德罗崇尚真理,从不迎合时尚,随波逐流。随着阅历加深,他要求自由的倾向越来越强烈,反宗教、反暴政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他希望人民享有幸福生活,让开明的科学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启迪人们的思想,发挥实际的效用。

8.这时候,一个机会出现了。1740年,书商勒·布雷东请狄德罗把英国1727年出版的一本《百科辞典》译成法文。狄德罗没有接受这一任务,而是提出由他组织一些人编辑一本更好的《百科全书》。书商采纳了这个建议。

9.于是,狄德罗组织起当时法国最优秀的一批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工程师、航海家、军事专家和医生,共同从事这项伟大的事业。他亲自撰写了许多文章,内容包括哲学、哲学史、美学.政治思想以及心理学、语言学等等。

10.1747年10月,狄德罗被委任为《百科全书》的主编。可就在这时,由于他上一年匿名发表的重要哲学著作《哲学随想录》被当局下令焚毁,他所在教区的牧师又向警察局告发他有自由思想,一个迫害他的阴谋活动开始了。

11.狄德罗对此并不在意。1749年,他印发《论盲人书》,明确表达了无神论观点。在这篇文章里,他无意中讥讽了一位权势显赫的伯爵的情妇,这给他带来了厄运。这年7月,他的住处遭到野蛮的搜查,并被投入文森监狱达三个月之久。

12.狄德罗在监狱里毫不气馁,他用从石板上刮削下来的粉末进行研制,与酒混合制成墨水,又用牙签作笔,在被捕时偶然装在口袋里的弥尔顿《失乐园》的空白页和页边的空白处记录下自己的思想。这一段经历使他对封建专制制度不再抱任何幻想。

13.出狱后,狄德罗更坚定了出版《百科全书》的决心,并明确了编辑方针。他强调《百科全书》要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原则同它们的起源和持续进展的历史相联系,要从历史的事实和经验中吸取教训,摒弃那些冒充新观念的陈旧体系。

14.围绕《百科全书》的编辑和撰稿,狄德罗团结了一大批人,形成一个学派,即百科全书派。著名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毕丰、霍尔巴赫等。后来,随着《百科全书》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人不经邀请自愿参加撰稿的队伍。

15.《百科全书》成了狄德罗进行学术活动的基地。他总是不停地写作和谈话,事实上,写作和谈话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种需要。无论在饭桌上,在沙龙和咖啡馆甚至在大街上,只要有善意的听众,他就不会不谈论,就像他不能不吃饭那样。

16.《百科全书>讨论各种实际的社会问题。狄德罗认为宗教迷信是僧侣用以束缚人们的观念、压抑人们的智慧的工具,必须无情地予以打击。他希望通过《百科全书》的广泛传播,开阔人们的眼界,解放人们的思想。

17.不过这部《百科全书》并非按现在标准可以称之为百科全书的那种工具书,而可以说是采用百科形式的夹叙夹议的“杂文集”。甚至有些条目不大符合知识分类体系,如《圣饼》谈的是宗教仪式的浪费问题。

18.最典型的是《徐西亚羔羊》条:狄德罗竟有意把一个毫无根据的传闻列作一个条目,然后再来揭穿它,以证明为什么看问题应持科学态度。以至被敌人骂作是“斗篷下暗藏着的毒剑”。然而,这恰恰就是许多条目当时之所以引起轰动的原因。

19.1750年宣布了《百科全书》的出版计划,1751年出版了第一卷,1752年第2卷问世。《百科全书》一出版,就受到法国人民的欢迎和支持,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有力工具。1757年,全书的订购数迅速上升,这更使它的敌人恐慌万分。

20.1759年,法国当局正式宣布禁止《百科全书》的出版与发行。但是狄德罗并没有退缩,尽管包括副主编达兰贝尔在内的许多同事陆续退出了编辑工作,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在秘密状态下继续全书的编辑工作。到1780年,终于出齐了全书35卷。

21.在《百科全书》的编撰过程中,狄德罗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他亲自为这部百科全书写了几百个条目。为了写好一些有关生产知识的条目,他常常参观访问各种作坊,向工人请教,有时还参加操作。

22.事实上,在1759年以后,由于敌人的高压和内部意见分歧,最后只剩下狄德罗一人独撑局面。他不仅要从事写作和编辑,而且要负责校对和发行。除此以外,他还要经常回答封建文人和僧侣的种种诽谤,时时防备警察的袭击。

23.狄德罗是勤奋的,但这并不能使他摆脱穷困。甚至他为了给女儿购置嫁妆,只好忍痛把书卖给俄国女皇。他从编写《百科全书》中得到的收入平均每年仅120英镑。伏尔泰对此感慨地说:“一个平常的军需品承包商每天的收入就有800英镑!”

24.在狄德罗一生的学术活动中,为俄国女皇卡德琳娜二世制订《俄国大学计划》也占有重要地位。他曾于1773年末去彼得堡,在那里待了5个月,和女皇多次交谈,想说服她改革政治,实现民主。但由于彼此的立场不同,当然不会有什么结果。

25.狄德罗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仍然不停地猎取各种知识,撰写大量文章。他在哲学史方面也有许多论述。他高度赞扬培根,反对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思想,坚决批驳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他的知识非常渊博,甚至对中国的孔子都有独到见解。

26.他是卓越的哲学家,又是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小说《拉摩的侄子》得到马克思、恩格斯、歌德、席勒高度评价。书中以一个青年无赖汉为中介,鞭挞腐朽的封建社会,着重表现意识的分裂和矛盾的性格。这部小说是他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7.狄德罗几乎一生都住在狭窄的阁楼里,直到临终前两周,才移居到一所宏伟的新居。在他患病到逝世的那段时间里,一个牧师每周访问他两三次,希望他能有皈依宗教的表示。狄德罗断然拒绝,一番话说得那个牧师无地自容,偷偷溜走了。

28.1784年7月13日晚饭后,狄德罗夫人问狄德罗一句话,没有得到回答,抬头一看,他已经溘然而逝。这一年,狄德罗71岁。正像诗人所说的,人应当死于黄金时代。狄德罗正是死于自己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