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1880—1967)美国盲人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出生后不足两年,因一场大病致使终生失明、失听。在莎莉文老师的精心教育和指导下,她以顽强的斗志、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大学学业,学会了用盲文写作。为了帮助世界上的残疾人自强自立,她积极投身盲人教育事业、参加社会活动。在她的不懈努力和启发下,人们开始重视残疾人问题并相继建立了为残疾人服务的各种机构。著有《我的生涯》、《中流》等书。

1.公元1880年6月27日,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塔斯堪比亚镇的阿萨家里降生了一个小生命。文化素养颇高的父母给她取名为海伦·凯勒。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的气氛里。

2.海伦的父母热爱生活,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他们在家的四周种满了葡萄树和玫瑰花,围墙上爬满了常春藤。宽阔而富有古典气息的庭院,成了海伦幼时游耍的乐园。附近的人们称之为“常春藤之家”。

3.海伦的父亲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曾是南军上尉,母亲则是位南军旅长的女儿。也许是有着军人的血统吧,海伦从小就特别争胜、好强,别人可以做的事她都要去试试。出生六个月,就能清楚地说一些简单的词语。

4.然而,幸福的日子并不长久。就在海伦19个月时,一场突然降临的大病,使她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刚刚展现在她眼前的缤纷灿烂的世界突然消失了。海伦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寂静和痛苦中。

5.全家人抱着一丝希望,四处奔波求医,均无结果。医生告诉海伦的父亲,病虽然无法治愈,但通过教育一样能培养成有用的人材。他建议去找贝尔博士求得帮助。

6.贝尔博士二是电话的发明者。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致力于聋哑教育的热心人。他向海伦伸出了温暖的友谊之手,为海伦介绍了波士顿的帕金斯盲校的安南库诺斯校长。这使家人悲伤和不安的心里得到了些许安慰。

7.海伦父亲的求援信寄到了安南库诺斯校长的手中。安南库诺斯校长十分理解海伦一家的痛苦心情。他给海伦的父亲回信说,他将安排一位称职的老师来做海伦的家庭教师。

8.第二年的三月,校长推荐的莎莉文老师带着帕金斯基盲校学生赠送给海伦的礼物——一只漂亮的洋娃娃,来到了海伦的身边。这时,正好是海伦满7岁生日的前三个月。

9.莎莉文老师是帕金斯基盲校的优秀毕业生。她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原来也是盲人,后经治疗恢复了部分视力,到海伦家做家庭教师时年仅20岁。

10.莎莉文老师施行的是一套有异于常人的教学方法。她在对海伦进行指语练习的同时,注重培养海伦的坚强意志,克服自卑感。因此,她常带着海伦去户外活动,让海伦跑跳、爬树、学骑自行车、驾驶帆船。只要海伦感兴趣的事,都让她去尝试。

11.每次搭乘火车去旅行,莎莉文总是带海伦到火车头,请求火车司机让海伦拿些煤炭丢进机头燃烧着的炉火中,使海伦能用敏锐的感觉去体验无法用眼睛观察的一切。而海伦总是做得十分认真。

12.1888年5月,海伦在老师和母亲的陪同下,进波士顿盲人学校学习。在盲人学校里,海伦和同学们一样上课,一起去凭吊历史纪念碑,一起到大海里去搏击风浪。

13.海伦在生活中感到,仅用手势或指语说话,往往无法表达抽象的想法。于是,她下决心,一定要学会说话。1890年3月,海伦在老师的带领下拜访了沙拉·郝拉先生,开始向郝拉先生学习发声。

14.1893年,海伦和莎莉文老师应贝尔博士的邀请,参观了闻名世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的壮观奇景,在海伦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5.为了更快地提高说话的能力,海伦又进了在发音和读唇教学上有独到之处的纽约雷特·哈玛逊聋哑学校。两年快乐的学习生活,使她的发音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16.从哈玛逊聋哑学校毕业以后,海伦又进入剑桥女子学院学习。第二年的6月,她参加了哈佛大学女生部拉多克利夫女子大学的入学考试,终于取得了进入久已渴望的大学的资格。

17.在拉多克利夫大学,海伦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学习各门功课,学会了用盲语写作,创作出版了《我的生涯》和《乐天主义》两部书。1904年,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多克利夫大学毕业。

18.从这时开始,海伦对盲人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不断地发表有关盲人问题的论文,并参加社会活动。不久,由麻萨诸塞州州长的推荐,海伦出任该州盲人教育委员会委员。

19.为了增强社会活动的影响力,唤起舆论对盲人事业的理解和支持,海伦又向怀特先生学习新的发音方法。三年艰辛不寻常,海伦终于可以站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20.于是,海伦和老师首先在美国东部的蒙他克雷作了实验性的演讲。这次演讲虽然不很成功,但困难没有使她退却,她并不因此灰心,而是开始了更勤快的学习。

21.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年的1月和10月,海伦两次进行了横越美国大陆的反战演讲旅行,先后到了加拿大的渥太华,英国的伦敦等地。所到之处,受到许多反战团体和人士的热烈欢迎。

22.连年的战争,破坏了正常的秩序,也使海伦的生活发生了困难。为了维持生计,节省开支,海伦不得不卖掉了老家具和有古典风格的房子,搬到纽约市郊的佛拉斯特居住。

23.还没有把新居安顿好,海伦就接到一封十分意外的信。信是米拉博士写来的。他表示有意将海伦的回忆录《少女时代》拍成电影,并希望海伦能亲自出演女主角的拍摄。海伦欣然应允。

24.影片定名《救济》。拍摄工作异常艰难。影片拍到一大半时,大家忽然发现这部片子缺乏高潮,不够戏剧性。于是导演决定穿插几场具有戏剧性的场面,这反而使影片失去了真实感,结果是叫好不叫座。

25.这以后,海伦回到了佛拉斯特。为了给莎莉文老师储备一些养老金,她从1920年起,进入波多大厦杂技场参加客串演出。虽说这期间饱受奔波之苦,但她的心情却很愉快。

26.正当海伦随团在洛杉矶演出时,突然传来了母亲去世的不幸消息。海伦强忍悲痛,演完了节目。回到后台,内心的悲哀再也无法压抑。她悲痛欲绝,泣不成声。

27.1921年,美国盲人事业家协会经过长时间的筹划正式成立。海伦和莎莉文老师一起加入了该组织。不久,该组织发起了支持盲人事业发展的募捐活动。海伦全身心地投入了这项活动。

28.从募捐开始后的3年多时间里,海伦跑遍了美国的每个角落,访问了123个大小城市,参加了249场集会,给20多万人作过演讲。经过努力,美国第一家国立盲人图书馆建立了,政府还专门拨款出版盲人用的点字书籍。

29.1926年的冬天,海伦和莎莉文老师前往白宫,受到了美国总统的接见。总统对她们的来到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她们从事的盲人事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后来,总统还受聘为盲人协会的名誉总裁。

30.就在海伦完成回忆录《中流》的写作,再次动身到美国各地进行演讲募捐时,莎莉文老师因眼病,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为了手术后能好好休养,海伦决定与老师一起前往英国休假。

31.由于国内许多工作离不开海伦,等着她去做,所以她在英国仅住了几个月,便再度回到美国。不久,美国费城的邓普大学为表彰海伦为盲人事业作出的努力,特授予她人文学博士的荣誉学位。

32.1931年4月,第一届世界盲人大会在美国纽约举行。海伦出席会议,并在会上致欢迎辞,同时还不辞劳苦主办盲人招待会,为会议的圆满成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33.同年,英国的格拉斯哥大学决定授予海伦法学博士的最高荣誉学位。苏格兰教育学协会郑重地邀请海伦和莎莉文老师加入协会。这在当时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34.1936年10月,莎莉文老师在赴苏格兰旅途中因病去世。这给了海伦以极大打击,她又一次跌入悲哀的深渊中。然而,她不忘老师期望,决心继承老师的事业,为全世界1200万盲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3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海伦立即赴欧洲各国访问,调查大战后盲人的生活情形。她往返穿梭于百废待兴的劫后城市间,呼吁对急需帮助的盲人们展开救济工作。

36.从1947年到1955年间,为了替这些战争中的受害者募集基金,海伦遍访欧洲、亚洲、非洲。75岁高龄的她,演讲依然充满热情与活力,听者无不为之感动。

37.联合国为表彰海伦的杰出成绩,于1955年举行隆重的仪式,盛赞她对人类的贡献,推崇她无私的爱心。在海伦80岁生日的前夕,以奖励对聋哑教育有卓越功绩的团体和个人为宗旨的“海伦·凯勒国际奖”正式创立。

38.1967年,海伦·凯勒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7岁。这位终生在黑暗中为人类奋斗的伟大女性离去了,然而,她留给世人的光和热是永远不会消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