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
玄奘(602—664)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本姓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627年(贞观元年,一说贞观三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赴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名震五竺。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译出经、论75部,凡1335卷。多用直译,笔法谨严。所译经籍,对丰富祖国文化有一定贡献,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的典籍,世称“新译”。撰有《大唐西域记》一书。
1.唐僧玄奘,本姓陈,名袆,中困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生于公元602年(隋仁寿二年)。其父陈惠曾任江陵县令,在文化方面有些修养,隋末陈惠辞官回家,过着隐居生活。在家里他经常给几个孩子讲解儒家经典著作。
2.当时,佛教盛行,陈袆韦的父亲信奉佛教,二哥也出家当了和尚,因此陈讳从小就对佛教有浓厚的兴趣。10岁那年父亲去世,二哥把他带到洛阳,继续学习佛经。13岁那年,陈袆接受剃度,出家为僧,取法名玄奘。
3.玄奘十分勤学,精心研究佛教的重要经典,并到各地听名僧讲学。622年(唐武德五年),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这又被称作“大戒”,是佛教僧尼的最高戒律,一旦被授予此戒,说明此人在佛学上已有了很深的造诣。
4.627年(贞观元年),玄奘到达长安,从名僧法常、僧辨等研讨佛学,由于讲授心得而声誉雀起,被誉为“佛门千里驹”。当时佛教宗派林立、教义名不相同,玄奘着重研究大乘佛教的“瑜珈法门”,但这方面的经典译本很少。
5.为了弄清佛教教理,玄奘决心亲自到它的发源地印度去求“法”。这时正好印度高僧波颇密多罗来中国,他介绍了那烂陀寺宏大的讲学规模及一代宗师戒贤法师讲授的《瑜珈师地论》,从此,玄奘更加向往印度了。
6.当时唐王朝还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北方及河西(今甘肃境内黄河以西地区)一带,存在少数民族突厥侵扰的威胁。所以对百姓出境的限制也极其严厉,须得到批准,领得“过所”(通行证),才能出发。
7.玄奘约了几个同伴,向朝廷提出了申请,但迟迟不见答覆,别人退缩了。玄奘却找了个机会,混在外出逃荒的人群中,只身踏上了西行的道路,他来到唐时西境的国防重镇凉州,由于没有“过所”,只好先在这儿住下来。
8.这时的玄奘,在佛学界已颇有名声,他到达凉州的消息一传开,人们都来请他讲经。玄奘讲经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不仅获得了凉州官绅百姓的崇敬,也使来往于凉州的西域各国商人感到钦佩,以至西域各国的君王和僧人都望眼欲穿地盼着玄奘。
9.凉州都督李大亮得知玄奘要去印度,就阻止他西行。玄奘在寺院法师的帮助下,由两个小和尚护送悄悄离开了凉州城,他们白天休息,晚上赶路,一步步走过张掖,出嘉峪关,几天后赶到了瓜州(今甘肃安西)。
10.瓜州刺史孤独达是位虔诚的佛教徒,对玄奘这位高僧极其恭敬有礼。他告诉玄奘玉门关是西行的必经之路,有重兵把守,没有“过所”过不去。即使侥幸出了玉门关,前面还有五座烽火台和八百里的大沙漠。他劝玄奘打消西行的念头。
11.这时护送玄奘的两个小和尚已经回去。玄奘正为找不到一个向导而焦急时,西域人石槃陀来拜玄奘为师,并表示愿意送玄奘过烽火台。一位老人还给了玄奘一匹15次走过沙漠的老马。两人匆匆上路,半夜,来到了葫芦河边。
12.葫芦河水又深又急,河上唯一的桥梁就在玉门关前。玄奘没有“过所”,不敢从桥上过,就沿着河岸往上游走,在离玉门关口10多里处的一个狭口,石槃陀跳下马来砍了几棵树架到对岸,搭起一座便桥,师徒俩牵着马一前一后过了河。
13.过了玉门关不久,石槃陀就变了卦。他见路途遥远,危险万分,就找借口离开了玄奘。这时,荒凉的沙漠中只剩下玄奘一个人,但他毫不动摇,毅然策马西行,沿着一堆堆白骨和骆驼马匹的粪便继续前行。
14.这样行走了一段后,已能望见第一座烽火台了,玄奘本该避开这儿,但他装在皮口袋里的水快喝完了,马也需要饮水吃草,沙漠中只有烽火台下才有水草。玄奘觉得白天取水太危险,于是就在不远的地方躲起来,等着夜幕的降临。
15.夜晚,玄奘把枣红马留在隐蔽的沙沟里,提着皮口袋悄悄向水塘走去,当他把皮口袋浸入水塘灌水时,“嗖”地飞来一支冷箭,玄奘一惊,皮口袋沉入了水里,他明白已让烽火台上的军士发现了,便赶快声明自己是长安僧人玄奘,去印度取经。
16.一会儿,烽火台下的门打开了,两名士兵走出来叫玄奘去见校尉。校尉王祥也是个佛教徒,他早就听说过玄奘的大名,并不加害于他,见他着意西行,就把自己的皮口袋送给他,还给了他—些干粮、马草,并指点他绕过两个烽火台。
17.按王祥的指点,玄奘来到第4个烽火台,这儿的校尉是王祥的本家,他安排玄奘用了素斋,休息了一夜。第二天,给玄奘的皮口袋灌满水,并告诉他绕过五座烽火台后再往前100里有个野马泉可以取水。
18.走着走着玄奘迷了路,皮口袋里的水也失手打翻子。沙漠里没有水的日子是可想而知的,玄奘一连四五天滴水未沾,终于晕了过去。半夜一阵凉风把他吹醒。最后,还是老马识途找到了一片绿洲。几天后,他走出沙漠到了伊吾国。
19.玄奘到达伊吾的消息,很快传到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高昌国王麹文泰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立即派使者把他迎到高昌。玄奘在那儿讲经一个月,每次开讲前,高昌王都双膝下跪,伏在地上,让幺奘踩着自己的身体登上讲台。
20.玄奘又要西行了,高昌于为他备了30匹马及黄金银两、御寒农物等足够旅行20年所需的物品,还派了25个人护送。又让玄奘带上给西域各国国王的信。出发这天,高昌王和王妃、大臣、法师僧人及众多的百姓流着泪为玄奘送行。
21.玄奘一行沿丝绸之路西行,他们从天山南麓,经阿耆尼国(令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越过冰雪覆盖的凌山(天山山脉的穆素尔岭)。在翻越凌山时,由于气候、环境等原因,随行人员死了三分之一多,驮运物品的牛马也损失不少。
22.出了凌山,沿大清池(今吉尔吉斯伊塞克湖)往西北走500多里,到了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遇到高昌的亲戚、西突厥全盛时代的统治者叶护可汗,受到热情款待。临行那天,叶护可汗还派了一个官员给玄奘当翻译和向导。
23.离开素叶城,出西突厥的要塞铁门,越过大雪山(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兴都库什山)进入迦毕试国(今阿富汗喀布尔)。过了迦毕试国就不属于西突厥势力范围了,叶护可汗派来的向导告辞回去了。公元628年,玄奘到达北印度。
24.印度当时分东、南、西、北、中五部分,几十个小国。玄奘先在北印度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留学两年,学习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声明学”(语言文字学)和“因明学”(逻辑学),然后游历了北印度10多个国家,考察风土人情。
25.玄奘一行在经过波罗奢原始大森林时遇上一伙强盗,玄奘和一个和尚乘强盗不备,逃进了一个洞里,出了洞,两人跑到附近的村庄,叫来村民们把其他同伴救了出来。由于遭了抢劫,又受了惊吓,同伴们大多怨天尤人,只有玄奘毫不在意。
26.村民们见他们东西全被抢走了,就请他们到村里住宿,拿出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穿。第二天,玄奘等来到磔迦国(今印度旁遮普邦境内)东部的一个城镇,这里一位100多岁的老法师听说他们遭了抢劫,就亲自出面为他们募捐,人们纷纷捐献。
27.还有一次,玄奘一行在印度河上航行时遇上了强盗。强盗把他们拖到岸上森林里,剥掉衣服,搜尽钱财,用绳子捆起来,然后又挑出玄奘去祭神,同伴都跪下来求情,有的还表示愿意代他去死,可强盗不同意。
28.玄奘在祭坛上盘膝而坐念起经来,这时天色阴沉下来,一会儿飓风夹着雷声而来,小船翻了好几只,同伴乘机说玄奘道行高深,杀他天神会发怒的。强盗吓得赶紧向玄奘磕头谢罪,并把钱财衣物全还给了他们,一场大祸戏剧性地结束了。
29.玄奘一行经过几千里的旅行、巡礼、历险后,于631年年底,来到中印度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西部)著名的佛寺——那烂陀寺。这是全印度的佛学中心,也是最高的学术研究机构,集中了全印度成千上万有学问的僧人和大批的著作。
30.玄奘到那烂陀寺后受到了热烈欢迎。由于他精通50部以上的佛教经典,被授予“三藏法师”的称号,全印度最有名的学者、佛学权威戒贤法师收他为弟子,并亲自为他讲授《瑜珈师地论》。
31.那烂陀寺藏书十分丰富,玄奘专心致志修学5年,读完了寺内收藏的全部佛学经典,通晓了其中的奥妙,又进一步研究了印度佛教各家各派的学说,还学习了印度各国的语言,这为他以后翻译佛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2.5年后,玄奘辞别戒贤法师,到印度各地游学,遍访名师,贯通佛学要义。641年重新回到那烂陀寺,遵戒贤法师之命,为大家讲授大乘佛教瑜珈法门的主要经典《摄火乘论》和《唯识决择论》。
33.公元642年,应曷利沙帝国戒日王的请求,玄奘在曲女城设大法会进行说法,应邀参加大会的有印度18个国家的国王及各国高僧、学者、佛教徒、婆罗门教徒等近万人,赴会时乘象、执幢、举幡的都有,浩浩荡荡,盛况空前。
34.大法会上玄奘主要讲述他所写的《会宗论》和《制恶见论》,阐发火乘佛教的精义,驳斥小乘佛教及其他宗教对大乘佛教的非难和攻击,并允许到会者质疑。大法会一直进行了18天,无人敢诘难。
35.散会那天,各国国王纷纷赠送珍贵的礼品给玄奘,但他统统谢绝了。最后,在戒日王的再三请求下,他才同意乘上了一头装饰得十分华丽的大象,绕会场一周。人们崇拜地拥上前去,纷纷抚摸他的袈裟。
36.曲女城大法会后,玄奘又应邀参加了印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无遮大会。会后,玄奘要回国了,他用大象、马匹驮运着他多年来访求收集到的佛经和中南亚特产的奇花异果,踏上了归程。动身那天,万人空巷为他送行。
37.645年(贞观十九年)正月,去国17年,跋涉5万里的玄奘终于平安地回到了长安。在官员陪同下,玄奘骑着高头大马,手捧佛像,后面跟着驮经的马队,在万众的热烈欢迎中,缓缓进入长安城。
38.同年二月,唐太宗在洛阳召见了玄奘。他详细询问了玄奘西行的各种见闻,玄奘的动人经历和异国的风土人情使这位皇帝听得津津有味。唐太宗请玄奘写一部传记,不到两年,一部由玄奘口述,弟子辨机记录的《大唐西域记》就完稿了。
39.在著述《大唐西域记》的同时,玄奘还邀请全国各地的高僧、学者,组成了规模庞大的翻译机构,把印度带回来的佛经译成汉文。玄奘不懈地进行了19年的翻译工作,共译出经、论75部,凡1335卷。
40.664年2月,63岁的玄奘不幸因病去世。朝廷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这天方圆五百里有100多万人为他送葬,3万多人露宿为他守灵。5年后,唐高宗将玄奘的遗骨迁葬到樊州(今陕西西安南),在那儿为他建立了佛塔和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