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科赫
罗伯特·科赫(1843—1910)德国细菌学家。结核杆菌的发现者。曾任柏林大学教授、传染病研究所所长。他发明了用固体培养基的“细菌纯培养法”。首先采用染色法观察细菌的形态,并运用这种方法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同时确证这些细菌与疾病的关系,提出了“科赫原则”,作为判断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的病原的准则。通过纯培养法,他否定了认为微生物形态变幻莫测的多态性学派的观点。但认为微生物的形态是永恒不变的。1905年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著作有《细菌保藏和摄影方法的研究》等。
1.公元1843年12月11日,科赫出生在德国的一座小城克芳斯塔尔。克芳斯塔尔坐落在德国中部的哈尔茨山区,科赫的父亲一直在山区的矿里任职。哈尔茨山区的生活从小就锻炼了科赫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毅力。
2.在学校里学习和在哈尔茨山中采集多种多样的标本,使科赫学到了很多知知识。他逐渐意识到他最感兴趣的是医学,他选择了,著名的哥廷根大学,那里聚集了世界上最卓越的科学家。1866年,科赫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大学毕业。
3.毕业后,科赫先后在儿个医院任过职。1867年,他在故乡克劳斯塔尔结婚,第二年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科赫成了家立了业,但是谁也无法禁止他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显微镜下的神秘的科学世界。开业行医之余,他一头扎进对微生物的研究。
4.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了,全德国的青年都争着参军,科赫被分到野战医院当医生。在那里,他处置了成百名患伤寒症的士兵。科赫就是从这一岗位上获得了那些对他后半生很有价值的经验。
5.1872年,科赫从军队里回来,到沃尔斯顿担任地区医生。他用一块布帘将诊室隔成两半,里面作实验室。正当科赫抓紧进行显微镜下的研究工作时,在巴黎,巴斯德用实验汪明,传染病是由特定的生物体引起的,这使医学界大为震惊。
6.根据巴斯德关于细菌学的理论,一位外科医生用实验证明:只要将包扎伤口的绷带、外科医生的手和手术用具进行彻底的灭菌消毒,外科创伤就不会受到感染。当时,科赫虽然住在边远的沃尔斯顿,但也听说了这些科学成就,他感到很振奋。
7.科赫抓紧了在显微镜下的工作,虽然他的工作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他的发现也可能有助于解答当时欧洲科学家感到困惑的一个谜: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生物,是不是动物和人的传染病的起因?科赫自信他能在用布帘隔开的实验室里揭开这个谜。
8.几十年来,欧洲流行着一种炭疽病,它能很快夺去一个农民的几百头牲畜的生命。不仅牛群和羊群,有时人也受到炭疽的侵袭。1876年,科赫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许多患炭疽病的死羊的血液标本,都能发现在血球上浮动着小棍和线条那样的小东西。
9.科赫多次在健康的动物的血液中中寻找这种小棍和线条,但是找不到。科赫越来越相信这些小棍和长线状的东西正是炭疽病的病原。如何能证明这一点呢?除非能证明这些细菌是活的,真正看到它们生长、繁殖及如何引起疾病。
10.科赫的任务是培养出病原细菌。科赫想到可以用他实验室笼子里那些欢蹦乱跳的小白鼠做试验,也许能在这些小动物身上看到致命的细菌怎样生长和繁殖。科赫在一只白鼠尾巴的根部切开一个小口,取一滴得炭疽病的死羊的黑色血液刮进切口。
11.第二天,这只白鼠死去了。科赫立即取了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在显微镜下活动着的正是科赫所熟悉的棍状、线状微生物。科赫知道自己已经把死羊的那种可怕的细菌转移到白鼠身上了。这就是炭疽菌。
12.科赫将第一只死白鼠的血液接种到第二只健康白鼠的身上;再将第二只死白鼠的血液接种到第三只健康白鼠的身上……他这样做了大约三十次,而结果都是被接种白鼠的死亡。科赫并不满足于这一发现,他必须看到炭疽菌的生长过程。
13.科赫知道,刮进白鼠尾部的血滴只能容纳几百个棍状和线状细菌,而显微镜下每平方英寸内的细菌有25000个之多,这证明这种可怕的细菌繁殖速度快得出奇。为了能够观察到小棍条的生长,他决心寻找一种在动物体外培养细菌的方法。
14.这就必须复制一种和动物本身相同的条件,又能避免其它细菌的侵入。科赫终于找到一种可取的方法:在一块厚玻璃片上磨一个小凹槽放一滴从牛眼里取出来的分泌液,将一只刚死于炭疽病的白鼠的脾放在分泌液中,然后用另一块玻璃盖住并密封。
15.这个玻璃装置能很方便地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几小时后,标本滴液中充满了长线条,纠缠在一起,乱成一团。科赫虽然意志坚强,看到这些凶手成百倍地繁殖,他也毛骨悚然,怪不得它们能迅速地布满健壮的牛羊的全身,致使牛羊很快死亡。
16.科赫将自己培养出的细菌接种在12只不同动物的身上,它们都可怕地死去了。现在可以肯定下面的事实:毫无疑问,旋动的小棍条是炭疽病的罪魁祸首。而且,试验结果证实了科赫在医学上的伟大贡献之一:即一种细菌只能引起一种疾病。
17.科赫独自一人,用粗糙的自制设备和自己发明的方法取得了一项巨大的医学成就。但他毫不满足,他注意到炭疽病具有一些奇怪的脆弱性:在某种条件下,它们也能很快死亡,就像它们能迅速地繁殖一样。他决心追查到底。
18.后来这位顽强的地区医生终于找到了答案:炭疽菌在死鼠体温的温度中时问一久就由线状转变成珍珠状。但只要给它们一定的营养和生存条件,珍珠状就又会转变成纠缠在一起的小棍条和长线。这一发现使科赫明白了事情发生的因果关系。
19.“我知道了!”他大声说,“这些珍珠状东西一定是这种细菌的胞子。无怪乎它们能生活在野外,能越冬!处于这种形态中的胞子能顺利地在寒冷、炎热或干燥的气候中生存,一旦条件合适,胞子又重新活跃起来。这就是炭疽病年复一年传播的原因。”
20.至此,还没有一位科学家亲眼见过一种细菌的全部生命过程,而科赫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目睹了这一科学奇观,他激动万分地给植物学会的科恩博士写信。1876年4月,科赫来到植物学会向大家演示他的科学成果。从此欧洲开始熟悉了科赫。
21.1880年,德国政府委任科赫为柏林帝国健康署的成员。科赫回到首都柏林,在设备良好的实验室里开始了他的研究。健康署还为科赫配备了两名有才能的青年做助手。科赫和他的助手们要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进一步改进细菌研究的技术。
22.当时还没有人能发明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培养纯微生物,供研究用的微生物往往混有其它细菌。科赫找到了一种分离杂菌的方法,并且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出一种纯菌种。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却是一项伟大成就,这项成就促进了微生物学的革命。
23.几百年来,肺结核是人类最可怕的疾病之一,当时的医学界人士都不能解决肺结核的起因问题。1881年夏,科赫开始研究结核杆菌。结核杆菌比炭疽杆菌小得多,分离和观察这种菌的工作非常艰难。此外它生长速度慢,培养这种菌要很长时间。
24.时间一大大地过去了,为了寻找结核杆菌,科赫将标本染成蓝色。有一大,显微镜下终于出现了蓝色、细长的小杆状体——结核杆菌。但科赫要求自己必须用更多的证据,证明在所有的肺结核病例中,出现同样的杆菌。
25.他将死于肺结核者身上取下的病变组织注射到成百只健康动物的体内。不久,它们一个一个地死去,从它们身上取下的每一个标本都有同样的杆状菌。这完全能证明肺结核起因于结核杆菌。可科赫认为还应在动物体外的培养基中培养出杆菌来。
26.经过许多令人沮丧的失败之后,科赫终于成功地找到了一种血清培养基。他日以继夜地工作,直到做出了四十多种结核杆菌培养物才感到满意。现在要做的事只有一件了:看这些人工培养的杆菌能否使健康动物传染上肺结核。
27.科赫用培养出的杆菌对各种动物进行了大规模的接种,这些动物先后死去。科赫用显微镜对它们进行了彻底检查,从每一病例中都可以观察到染成蓝色的杆状体——结核杆菌。到此为止,科赫得到了完整的证据。
28.科赫对待研究工作的态度十分严谨。为了确证细菌与疾病的关系,他提出了四条原则。科赫认为,在研究肺结核的工作中,如果这四项都实现了,那么论证就是全面的了。至今“科赫原则”仍是细菌学研究中必须遵守的。
29.1882年3月24日晚,德国科学界最卓越的人物都聚集在柏林生理学会,听科赫介绍早已被人们广泛注意的结核杆菌。当科赫宣读完令人惊异的论文后,与以往不同的是没有人再提什么问题,科赫已成功地回答了一切。这对于学会来说还是第一次。
30.科赫发现结核杆菌的消息立即传遍世界各地,各地医生纷纷仿效科赫将杆菌染色,以便观察,这的确是诊断这种杀人疾病的重要方法。科赫仍继续他的研究,并先后发表了好儿篇论文。随着论文的发表,科赫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31.1883年,霍乱再次在近东爆发,欧洲也受到威胁。科赫带领医疗远征队开赴埃及和印度救援。在那里,科赫发现了霍乱弧菌,找到了霍乱的传播渠道,又一次成功地控制了这种危险的疾病。
32.1885年,科赫担任了柏林大学的教授,他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研究肺结核病的治疗和教学上。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许多科学家都设法到他手下工作,听他讲授细菌学的全部课程。1891年,科赫被任命为传染病研究所所长。
33.由于科赫对医学的特殊贡献,190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他先后发现结核菌、霍乱菌、沙眼病毒,证明了炭疽菌引起炭疽病,在战胜疟疾、昏睡病、淋巴腺鼠疫、牛瘟、麻风、黑水热和红水热及家畜的恶性贫血病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34.科赫在知识宝库中添加了近50种医治人和动物疾病的方法。比起那些奖章和绶带来说,他的工作本身更像一座永远耸立着的伟大纪念碑。科赫晚年几次出现心绞痛,1910年5月的一个傍晚,他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平静地告别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