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近代民主革命领袖。名文,字逸仙,早年流亡日本时化名中山。广东香山(今中山)人。他所领导的运动于1911年推翻了清王朝(史称“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1905年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24年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重新加以解释,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1.公元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他幼名帝象,稍长取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常以中山为名。孙中山幼年时,家境贫寒。
2.孙中山从6岁起就上山砍草,年龄稍大就种田放牛。10岁那年,他进私塾念书,他不满封建的教育方式,对太平天国故事久听不倦。孙中山不但从小亲身感受了旧中国农村的悲惨生活,并且对贪官污吏欺压人民的种种黑暗现象产生怀疑和不满。
3.12岁那年,孙中山随母亲到檀香山,投靠在那里谋生的哥哥生活。开始,他在他哥哥开设的商店里当店员,学记帐。不久入盘罗河学校补习算术等科。第二年进意奥兰尼学校读书。1882年夏毕业后,又进奥阿厚书院(高级中学)继续读书。
4.孙中山勤奋学习,是个优等生。课余时间,他特别爱读华盛顿、林肯等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传记。当时,檀香山人民反美斗争情绪高涨。孙中山联想到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事实,萌发了反对殖民主义和要求民族独立的思想。
5.海外5年的生活,开阔了孙中山的眼界,使他产生了改造祖国的愿望。回乡后,他大力宣传社会改革的必要,还着手进行改良乡政的尝试。有一天,17岁的孙中山到村庙里击坏一座神像,劝说正在跪拜的老人不要相信迷信。
6.孙中山破坏神像的勇敢行为,遭到本村豪绅地主的反对,他被迫离开家乡去香港。到香港后孙中山继续学习。他涉猎群书,知识较广,同学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通天晓”。为了使国家富强起来,孙中山决定学医救国,20岁时进了南华医学校。
7.孙中山在校五年里,除致力于医科学习外,还广泛研读西方国家的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等,尤其爱读《法国革命史》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期望从中找到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钥匙。课余时间也写些论文,阐述自己对中国时局势的见解。
8.在香港读书时,孙中山课余经常往来于广州、澳门等地,和有救国愿望的朋友共同研究学问,寻找救国真理,探索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他是反清第一英雄,并以“洪秀全第二”自命。
9.孙中山26岁时以优秀的成绩结束了学生生活。从1892年秋起,他先后在澳门和广州两地开业行医。他的医术精明,对生活困难的病人不仅免收诊金,还赠送药品。许多病人经他诊治后恢复了健康,所以不满两三个月,已成为一个知名良医。
10.孙中山不满足于做个普通的医生,在行医中积极结识一些对清朝统治不满的爱国青年和会党分子,互相寻找救国道路,开始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1890年,孙中山写信给已退职的香山县籍洋务派官僚郑藻如,主张效法西方进行改良。
11.1894年夏,孙中山特地寻找门路,求见清政府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建议改良政治,谋求民富国强。那封《上李鸿章书》的长信是孙中山早期改良主义思想的主要文章。上书失败后,孙中山逐渐懂得必须用根本改造夹代替局部改良。
12.同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使孙中山进一步认识到唯有革命才能解救中国危机。1894年秋,孙中山再度到檀香山宣传革命,并创立了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兴中会。
13.《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全国人民义愤填膺。孙中山认为时机已到,立即筹备推翻清政府的暴力革命。经过几个月的活动,购买了600枝新式手枪,联络组织了广东各地的会党、“绿林”和防营军队,准备同年10月26日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
14.由于谋事不密,筹备活动被清政府察觉,从香港秘密运送的枪械又被海关查获,起义没正式发动就被镇压了。广州起义失败后,清政府疯狂捉拿革命党人,悬赏通缉孙中山等人。孙中山镇定地遣散了前来参加起义的队伍,逃出广州,流亡日本。
15.孙中山在日本联络华侨,成立兴中会横滨分会,他断发辫,改服装,以示革命决心。随后又往檀香山、美国、英国开展工作。1896年,他去探望英国老师康德黎,被早在那里窥伺的使馆人员强行绑架到清驻英使馆,这就是有名的“伦敦蒙难”。
16.孙中山被幽禁在使馆里,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后由于使馆中清洁工的帮助,才给康德黎送了求救信。康德黎积极营救,通过报刊发了“革命家在伦敦被诱捕”的消息,一时群情激愤。迫于社会舆论压力,清使馆才释放了被羁囚了12天的孙中山。
17.孙中山脱脸后,在伦敦居住了近1年。这期间他研究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理论,接触到有关社会主义运动的学说,并有机会认真观察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他的社会经济观点——民主主义在这时开始形成。1897年孙中山重到日本。
18.1899年,孙中山命郑士良、陈少白等与广东三合会取得联系,并派人联络哥老会首领,准备第二次武装起义。10月8日日,惠州起义爆发。起义军一度发展到2万多人,声势浩大。但由于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被迫于同月22日自行解散。
19.惠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人民的觉醒,民主革命浪潮的高涨,大大鼓舞了孙中山。孙中山把更多的青年吸引到革命队伍中来,并分别建立革命组织。1904年,孙中山在东京会晤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提出建立统一革命政党的倡议。
20.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会上通过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政治纲领。公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等主持总部工作,并决定将来打倒清政府,成立的新国家叫“中华民国”。
21.当时廖仲恺担任中国同盟会总部执行部中的外务部干事,他的东京寓所是革命党人的聚会场所,孙中山经常在那里商议革命工作。不久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孙中山在《发刊词》中公开提出了民族、民权、民主三大主义的革命号召。
22.革命运动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孙中山和以康有为、梁启超所代表的改良主义路线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多次举行大规模公开演讲,揭露改良的欺骗手法,宣传革命道理,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23.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辛亥革命爆发的10年中,群众性自发的反抗斗争席卷全国。孙中山受到这些斗争的鼓舞,更积极地筹划武装起义。他往来于日本欧美各地,联络会党,筹措款项,4年中,在西南边境组织了8次武装起义。
24.1910年11月,孙中山在南洋召集同盟会骨干和国内外代表,举行秘密会议,部署更大的武装起义。这就是孙中山领导的第10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黄花岗72烈士的血动员和鼓舞了民众,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25.1911年,在声势浩大的群众保路风潮兴起后,两湖的革命党人利用这种形势在清政府新军中筹划武装起义。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开枪打死反动排长,攻占清军军械库。听见枪声,各路起义士兵联合行动,取得了武昌起义的胜利。
26.这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向华侨宣传革命,募集款项。从报上欣获武昌起义胜利消息后,他从美国跑到英国,又从英国跑到法国,积极奔走活动,幻想从外交方面致力,得到帝国主义的帮助,以断绝清政府的后援。
27.12月25日,孙中山回到祖国。由于孙中山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他的回国受到广泛热烈的欢迎。12月29日独立的17省代表会议在南京召开,筹组中央临时政府,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8.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担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被迫宣布退位,结束了绵延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1911年10月推翻王朝的革命在旧历辛亥年,故又叫“辛亥革命”。
29.孙中山担任大总统后,颁布了30多件有利于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和措施。这时内外反动派一致夹攻孙中山,要求接受袁世凯的讲和条件,让权于袁世凯。这样,当袁世凯假意承认民主共和制时,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
30.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以在野的身份专门从事社会实业活动。他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调查访问,演讲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提出在中国实现经济大发展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具体主张,号召军民精诚团结,建设新民国。
31.1912年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邀请去北京会商内政纲领。孙中山上了袁世凯甜言蜜语的当,宣布辞去正式大总统候选人,接受袁政府任命,任全国铁路督办。1913年孙中山去日本考察铁路状况并积极进行借款活动。
32.1913年3月,袁世凯指使特务在上海车站暗杀了同盟会负责人之一宋教仁。孙中山闻讯,断然决定兴师讨伐。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江西等省革命党人进行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二次革命不到两个月就失败了,孙中山被迫再次流亡日本。
33.但是孙中山毫不气馁,函告革命党人鼓起勇气勇往直前。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另行组织中华革命党,集结革命力量,策划三次革命。他任命了省的中华革命军司令,分派干部组织暴动,但这些小规模反袁武装斗争都相继失败了。
34.在这个艰苦斗争时刻,孙中山得到了宋庆龄的革命友谊。1915年10月25日,他和宋庆龄在东京结婚。热爱祖国的炽烈意愿,使他们很快成为亲密战友。在此后风起云涌般的斗争中,宋庆龄在协助推行革命工作方面成为孙中山的忠实助手。
35.1916年,仅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在亿万民众唾骂声中一命呜呼。北洋军阀分裂成许多派系,段祺瑞把持着北京政府的实权。孙中山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建立了与北洋军阀政权相对抗的中华民国军政府,并被推选为海陆军大元帅。
36.孙中山原想借助西南军阀力量,保卫民主政治。但西南军阀只是为了防护各自地盘才打起护法旗帜。在美英操纵下,他们不但不支持孙中山,反而削弱排挤孙中山势力,迫使他辞去大元帅职务,离开广州。孙中山陷于困境,发愤闭门著书。
37.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俄国工农群众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消息使孙中山十分兴奋。新时代的曙光给孙中山带来了希望和信心,他密切注视着苏维埃国家的内外情况,并拍发贺电表示钦佩。
38.在十月革命的鼓舞和影响下,1919年5月4日我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孙中山从这一革命运动中看到了广大群众的力量,开始改变过去不信任、不依靠的态度。10月,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废除旧总章,采用新规约。
39.1920年11月,孙中山在广东军民欢迎声中重返广州主持政局。他决心建立正式政府。1921年4月,第二次在广东建立政权时,组织了中华民国正式政府,随即被推举为非常大总统,并宣誓就职。接着,孙中山准备由桂入湘进行北伐。
40.但这时,发生了陈炯明反革命叛变。1922年6月,当孙中山从韶关前线回到广州时,陈炯明突然发动武装叛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于深夜冲出叛军包围,到停泊在白鹅潭的楚豫舰避难。随后转登永丰舰,移动于珠江50多天,组织讨伐叛逆。
41.陈炯明的叛变是孙中山一生中所遭受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他没想到可资依靠的“革命将领”竟要置他于死地。就在这时,他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帮助,李大钊多次与他晤谈,并介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与他密谈。这些活动增强了孙中山的革命信心。
4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农群众运动蓬勃发展,这使孙中山逐步觉察到工农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力量,思想上有了重大的转变。1923年2月,孙中山重返广州,成立大元帅府,并积极进行改组国民党。
43.在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孙中山于1923年11月,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和党纲草案,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2月间,他又连续作了三次讲演,表示改组国民党和学习苏联的决心。
44.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以总理的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了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新三民主义。
45.大会期间,孙中山下令筹办军官学校,不久在广州办起了黄埔军校,聘请苏联顾问,训练革命武装力量。与此同时,孙中山还注意改造旧有军队的工作,亲自向官兵讲演三民主义及救国牧民的道理,进行大量的宣传工作。
46.为了巩固广东这块革命运动的策源地,孙中山决定讨伐盘踞在东江一带的军阀陈炯明,组成东路讨贼军。1923年10月,孙中山又下令出师北伐,亲临前线,鼓励士气。这时的孙中山已认清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死敌,公开举起了反抗的旗帜。
47.这时广州商团依靠英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内部反动力量企图发动叛乱,推翻广东革命政府。1924年10月,他们趁孙中山不在广州,发动了武装暴乱。在工农群众支持和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采取断然措施,镇压了商团叛乱,巩固了广东革命政府。
48.11月13日,为了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孙中山应冯玉祥等人邀请,带病离粤北上。途中,尽管帝国主义者妄图阻挠孙中山的活动,但广大人民自动悬灯结彩,燃放鞭炮欢迎他。孙中山沿途屡次发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谋求全国统一的言论。
49.由于多年艰苦的革命工作,孙中山劳累成疾,但他在病床上还不放松革命工作。孙中山在他一生的最后时刻,斗志益发坚定。由于他怒不可遏,痛斥段祺瑞的反动和右派分子的谬误,以致病情恶化,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50.孙中山逝世前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激励后人继续前进。鉴于孙中山的伟大历史功绩,党和政府每年在他的诞辰和忌辰都举行纪念活动;每逢国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竖立孙中山的遗像,供人瞻仰。